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有关论义气的作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10:55:00
求有关论义气的作文600字
在中国人的关系相处中,“义气”是常用对人评价一个名词.常常听到某人说某人没义气,也会听到义薄云天,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等等关于对义气的形容表述.然而,当我们评论某人有没有义气的时候,却很少深入思考了解什么是义气.怎样才是一个有义气的人呢?是不是对自己好的人就叫有义气,对自己不好的人就叫没义气呢?如果不明白什么是义气,那么自己又怎么去做一个有义气的人呢?
  做一个有义气的人,往往能受人尊重.大家喜欢跟有义气的人交往,或者说是愿意追随一个讲义气的老大.那么义气又是什么呢?义者,宜也!在古文中,“义”和“宜”是通用的,也就是适合,适宜的意思!也就是说,有“义气”的人往往是能够在相应的时间,环境,角色时,做出最适宜的判断,选择和言行.那为什么同样做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对这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有义气,有人说没义气呢?其实,选择做相宜的事,也要取决于当事者将自己放在一个什么角色中去做选择.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有义气的,只是他选择的角色不同,从而也就在成就不同的义.
  有人做选择的时候依据亲人朋友的利弊为依据,这也是义气,可谓是小义.一个人怕死逃跑的人也是有义气的,有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爱护自己的生命也是对父母的孝义的体现.有些人偷盗钱财,养活自己的亲人,这也是他们义气的体现.他们认为这样是合适的,就好像孙悟空当年出去学法后,回到花果山,自称为齐天大圣.这是他为猴族尽义气的表现.
  有人做选择的时候依据集体团队的利弊为依据,这也是义气,可谓是大义.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是成一个团队集体的一员,为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做出相宜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义.这就好似在社团中为组织利益为行动准则,作为一个党员,为党的纲领作为行动准则.孙悟空在取西经的路上保护唐三藏不被伤害,这是他开始依循大义的层面.曾国藩在清朝中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大清朝的江山社稷.这是他为人臣子所尽的大义.可是在近代的时候,曾国藩曾被形容成一个对祖国民族不义的人,因为有人认为当时清政府已经极度腐败,朝纲不振,百姓民不聊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时代.民众揭竿而起,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政权.而曾国藩却阻止了这个进程,为什么会这样评论呢?因为评论者认为曾国藩要遵循更大的义.
  那就是有人做选择的时候依据的是社会人类公众的利弊为依据,这种义气,往往被称之为公义.从公义的角度看来,只要为人类共同福祉作为目标,任何个人,团队的利益都是可以牺牲的.以维护正义,和平,公正为依据.遵循公义而行.孙悟空在取西经的路上,看到妖怪祸害人间,打抱不平,铲恶锄奸的行为.也就是遵循公义而行.任何团队集体如果不遵循公义,不为普罗大众的福祉去做出抉择.那么最终必将失去民众的支持,会被新的团体取代.孙中山推翻满清,建立三民主义的新共和政权.而被尊称为国父.也就是因循公义而行之,而后来国民党因为一党专政,对提倡共产主义的新党进行剿杀,进而敌对.伤害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也就是无视绝大部分民众的诉求,违背公义而最终在失去人民的支持.而共产党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得到了最大范围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是公义的体现.遵循公义而行的人,往往会成为民众的领袖,遵循公义而行的集体,往往会成为民众的归依.
  还有一些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小,这种人常常会被冠以圣人的称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依据于众生自然的利弊为依据,遵循平衡之道.这种义可谓“慈义”.以这样角度去看待世间万物的人是伟大的,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哪怕是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唐三藏去西天去西经就是为了通过传播佛法的方式,让众生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心甘情愿陪同左右,无谓道途中妖魔鬼怪的阻扰.连佛菩萨都沿途护佑.妖怪们传言,吃了唐僧肉都可以永生.因为,以慈义为怀的人,是永生不灭的.到达这样精神境界的人是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活在人们心中的.
  人不可能没有义气,只是每个人遵循选择的“义”有所不同.无论是小义,大义,公义,慈义都是一个人在意识境界不同层面的信念.是内在智慧修为的外在行为体现.修正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智慧,我们就能体验到不同层面“义气”带给我们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