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袁绍的势力远比曹操强大,但最后在官渡之战中败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8 17:09:07
袁绍的势力远比曹操强大,但最后在官渡之战中败了,
袁绍拥有四州之地,选精兵十万,骑万匹,南下攻打许昌,地广人众,态势有利.但官渡一战他失败了.从军事上来评论,他败在哪里呢?他先消灭了公孙瓒,巩固后方,然后倾全力南向以争天下的战略意图是稳妥的.但当曹操在南方攻袁术,张绣,吕布的时候,他把全部兵力投入围攻易京,未及时分兵南下袭击许昌拖住曹操,使曹操得以集中兵力,顺利地完成了各个击破,脱出了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田丰和审配,郭图的两种不同的作战方案,历来评论不一.绝大多数人认为袁绍未采纳沮授,田丰的稳重方案而采纳审配,郭图的速决方案,是导致官渡之败的主因.这是以成败论事.就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袁强曹弱的情况来看,审配,郭图主张集中兵力,以战略决战一举打垮曹操的速决方案是可行的.但袁绍的战略部署是错误的.
就当时战地的交通情况而言,冀州,邺城至豫州,许昌之间相距约五百里.最近的道路如经黎阳,白马,阳武,官渡以直达许昌之线(在事实上袁绍走的也是这条线).其左右可以由北向南的包围迂回道路,至少有两条:第一条,在官渡以西,可以取道修武,渡过孟津,直驱阳城,叶县,以进击许昌的背后.第二条,在官渡以东,可以取道兖州,沿济水至定陶,直驱睢阳,陈县,郾城,以袭击曹军的后方.因此,在战略部署上,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又处于外线作战的有利态势,如果分兵几路,从几个战略方向上实行分进合击,可能使曹操的劣势兵力,难以应付.而袁绍放弃了纵横辽阔的外线作战的大好条件,却把十万大军局限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只想下黎阳,夺白马,直捣许昌.这样,就使曹操得以集中有限的兵力,在事先布置好的官渡阵地上与袁军决战,使袁军陷于被动.这是袁绍在战略决策上的失策.
从曹操的作战方针来看:他采取的是决战防御.在削弱敌人后,寻求战机与袁军决战,而不是消极防御.后退一步,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场,集中兵力,待袁军师老兵疲后,与之决战.曹操如果沿河设防,则千里黄河,袁军处处可渡,分兵把守,防不胜防.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已为袁绍所据有,沿河设防,态势不利.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也提到这次战争来说明 “ 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此取胜 ” 的战略防御原则.
再看袁绍,在战役指导上,单纯地实施正面突破,未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调动曹军脱离既设阵地,以求决战.把十万大军摆在官渡,形成对阵顶牛.在相持期间,许攸曾向他提出袭击许昌的建议,这是可行的,但袁绍并未采纳,坐失良机.而曹操则根据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一举焚毁了袁军的粮草辎重.在官渡相持阶段,粮食是双方斗争的焦点,取决胜败的关键.
曹军夜袭乌巢,袁绍不以主力救援乌巢,坚持攻打曹操大营,这一决策是不当的.袁军攻打曹军大营已有数月,没有攻下,这证明了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攻下的,使用主力续攻,势难立即奏效;用一部分轻骑去救乌巢,也没有击败曹军的把握,这样使用兵力,两头都不解决问题.袁绍若以主力速救乌巢,即使不能在乌巢大败曹军,至少可望保存粮食,在官渡继续坚持下去,这样一来,曹军反会因为缺粮,处境更加危险.纵使曹操烧掉乌巢的粮草,袁军以主力邀击曹操的五千步骑于归途之中,曹操的结局就很难估计了.袁绍对于这一关系全局胜败的情况不深思熟虑,贸然决策,是非常错误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评价袁绍 “ 矜慎自高,短于从善 ” .这八个字非常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