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三角形abc外的一点,ap平分角eaf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16:52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三角形ABC中的任意一点,分别连接AP,BP,CP,且AP=3,BP=4,CP

以PA为边长作等边△PAD,连结BD∵∠PAD=60°=∠BAC∴∠BAD=∠PAC∵AD=AP,AB=AC∴△ABD≌△APC∴BD=PC=5∵PD=PA=3,PB=4∴∠BPD=90°∵∠APD=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5,P是BC边上点B,C外的任意一点,则AP^2+PB*PC=

作高AD,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D=CD在直角三角形APD中,由勾股定理,AP^2=AD^2+DP^2,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由勾股定理,AB^2=AD^2+DB^2,即AD^2=AB^2-DB^2

在三角形ABC中,AB=AC=5,P是BC边上点B.C外的任意一点,则AP的平方+PB.PC等于多少

当P点偏向于B那边时(对称性,偏C下面B改成C,一样)过AM⊥BC,交BC于M,AB=AC,故AM垂直平分BCBM=MCPB=BM-PM,PC=PM+MC=PM+BMPB*PC=(BM-PM)*(PM

BE,CF是三角形ABC的高,P是BE上一点,BP=AC,CQ=AB.求证:AP垂直AQ

缺条件吧.Q是CF延长线上一点证明:∵BE,CF是⊿ABC的高∴∠AEB=∠AFC=90º∵∠ABE+∠BAE=90º∠ACF+∠CAF=90º∵∠BAE=∠CAF∴∠A

设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三角形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且p到三角形ABC各边的距离相等.

作两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两线交于一点,过此点作三角型所在的平面的垂线,所得线上平面外的点均是所求点.

设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三角形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且p到三角形ABC各边的距离相等

分析:过P作PQ⊥面ABC于Q,则Q为P在面ABC的投影,因为P到A,B,C的距离相等,所以有QA=QB=QC,即Q为三角形ABC的外心,Q到三角形ABC各边的距离相等,即Q为三角形ABC的外心,所以

在三角形ABC中,有AB垂直于AC,若点P是边BC上的一点,向量AP模长为2,且向量AP乘以向量AC等于2,向量AP乘以

向量AP模长为2,且向量AP乘以向量AC等于2,则向量AC在向量AP上的分量等于1;向量AP乘以向量AB等于1,则向量AB在向量AP上的分量等于1/2;所以(向量AB加向量AC加向量AP)在向量AP上

在三角形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P,求证AC的平方=AP的平方+CP乘BP

辅助线+代数法:做辅助线:AO垂直于BC于O点.AC^2=AO^2+OC^2(因为直角三角形,全部过程几乎都是因为直角哈)然后AC^2=AO^2+(OP+PC)^2=AO^2+OP^2+2OP*PC+

在三角形ABC中,AB=AC,若P是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则线段AB,AP,BP,CP又什么样的关系

过A作BC垂线交BC于D,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得:AD^2=AP^2-DP^2AD^2=AC^2-CD^2所以AP^2-DP^2=AC^2-CD^2又AB=AC,所以D为BC的中点,那么CD=BC/

在三角形ABC中,AB=4,AC=2,P是BC的中垂线上一点,向量AP*向量BC=?

设中垂线与BC的交点O则:向量AP=向量AB+向量BP=向量AB+向量BO+向量OP=向量AB+(1/2)向量BC+向量OP所以:向量AP*向量BC=[向量AB+(1/2)向量BC+向量OP]*向量B

P是三角形ABC内一点,连接AP,BP,CP.试判断∠BAC与∠BPC,∠ABC与∠AP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BAC,∠ABC理由:延长AP,设交BC于D.∠BPD=∠BAP+∠ABP,所以∠BPD〉∠BAP∠DPC=∠DAC+∠ACP,所以∠DPC〉∠DAC所以∠BPC=∠BPD+∠DPC〉∠BAP+∠D

一道相似三角形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P是BC上一点,连接AP,做AP的中垂线分别交AB、AC于M、N,求证:三角形M

因为: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角B=角C=角MAN=60度因为:MN为AP的中垂线,所以:AM=PM,AN=PN(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在三角形MAN与三角形MPN中因为:AM=

在三角形ABC中 AB=AC P是BC上任意一点,求证:AB^-AP^=PB*PC

过点A作AD⊥BCAB²=AD²+(1/2BC)²AP²=AD²+PD²所以AB²-AP²=1/4BC²-PD

在三角形ABC中,AB=AC=5,P是BC边上点B、C外的任意一点,则AP^2+PB*PC=

作AD⊥BC于DPA^2=PD^2+AD^2∵AD^2=AB^2-BD^2∴PA^2=PD^2+AB^2-BD^2∴PA^2=AB^2-(BD+PD)(BD-PD)=AB^2-PC·BP∴PA^2+P

已知P是三角形ABC内一点,求证:AP+BP+CP>0.5(AB+BC+CA).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可得AP+BP>ABBP+CP>BCCP+AP>AC所以2(AP+BP+CP)>AB+BC+CA即AP+BP+CP>0.5(AB+BC+CA).

P是三角形ABC内一点,向量AP=1/2向量AB+1/3向量AC,则S三角形pbc:S三角形abc

考虑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引进一种新的运算---向量的外积(叉乘):向量a×b=|a|•|b|•sinα(其中α表示向量a到b的角).向量AP=1/2向量A

三角形ABC中,AB=AC,P是BC上的任意一点,证明:AC的平方等于AP的平方减去BP乘以PC的积

应该是加上吧过点A做BC的垂线ADD为中点BD=CD所以ACˇ2=ADˇ2+CDˇ2=APˇ2-DPˇ2+CDˇ2=APˇ2+(DP+CD)(CD-DP)=APˇ2+(DP+BD)PC=APˇ2+PC

在三角形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求证AB平方=AP平方

先过A做高交BC于H因为CP×BP=(CH-PH)×(CH+PH)=CH^2-PH^2且AP^2-PH^2=AC^2-CH^2AP^2-PH^2+CH^2=AB^2所以AP^2=AP^2+CP×BP

在三角形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P,证明:AC的平方=AP的平方+CP乘以BP

证明:考察三角形ACP和三角形ABP,由余旋定理AC^2=AP^2+PC^2-2AP*PC*cos∠APC①AB^2=AP^2+BP^2-2AP*PB*cos∠APB②因为∠APC和∠APB互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