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三角形bdc是顶角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1:44:03
如图,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为三角形内一点,且PA=3

可把三角形ABC内的三个三角形分别沿AC,BC,AB折叠,得到对应点P,P2,P3,得到一个六边形,三角形ABC的面积为六边形面积的1/2,然后再连接P1P2P3得到四个特殊的四边形,此题答案也就出来

如下图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 F.F1分别是A

证明1:由题意可知,在平面ACC1A1上,直线AF∥直线C1F1,且直线AF=直线C1F1,所以四边形AFC1F1为平行四边形,即直线AF1∥直线FC1,所以直线FC1∥平面AF1B1同理,在平面F1

三角形A'B'C'是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三角形ABC的直观图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S' 三角形ABC面积是S 则S'

设原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则面积S为(√3)/4则斜二侧画法中,OA=1,0B=1/2,作BC⊥OA,又∠AOB=30° (60°/90°=30°/45°)则BC=1/2*sin30°=1/

已知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多少

是斜二侧画法吧A'B'C'的高为√3/2a则顶点到原点的距离为√6/2aABC的高就为√6a高之比为2√2面积比也为ABC面积就是2√2ABC的面积为2√2×√3/4a^3=√6/2a^3

初二几何有关中位线的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三角形ABM和正三角形CAN,D

连接BN,CM∵等边△ACN,等边△ABM∴AB=AM,AC=AN∠CAN=∠BAM=60°∴∠CAN+∠BAC=∠BAM+∠BAC即∠BAN=∠CAM∴△BAN≌△MAC∴BN=CM又∵BN=2EF

一道几何题目的证明.三角形DEF是画正三角形,AD=BF=EC,证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

设角ADE为角1,角BFD为角2,角CEF为角3,原理1.大边对大角原理2.两边一定,夹角越大,邻角越小(以长边为半径画圆可证)原理3.如果△ABC不等边,则一定不等腰(若等腰→设AB=AC,则AE=

操作:如图1,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三角形BDC是顶角,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所以∠BCD=∠DBC=30°三角形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BAC=∠BCA=60°∠DBA=∠DCA=90°顺时针旋转三角形BDM使

已知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1B1C1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求原三角形ABC的面积?

由已知得原三角形底边是a,该边上的高是√6a∴面积=√6a²/2

已知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那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多少?

平面直观图的坐标系夹角为45°,y的长度为原长度的1/2.正三角形从一个角作对边的垂线,以该边为x轴,以垂足斜45°为y轴那么可以求出顶点的坐标是(-根号3,根号6)那么可以知道原来顶点坐标是(-根号

已知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1B1C1的边长是a的正三角形,那么原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直观图的为等边三角形,面积为(√3/4*a^2),因为直观图面积是原面积的(√2/4),所以原来面积为√6/2*a²再问:你能在讲详细一点吗?后面部分我没看懂再答:原三角形的横着的边(即三角

在三棱锥s-abc中,三角形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sa=sc,证明ac⊥sb

S在面abc内的投影是正三角形的中心O,做辅助线SO.AO.BO.CO用三垂线定理即可证明.

证明:若a+Ha=b+Hb=c+Hc,则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

你应该学了二次函数了,学过伟达定理了吧?这个题目用这个好解假设a+Ha=b+Hb=c+Hc=d,首先三角形的面积是定的即有a*Ha=b*Hb=c*Hc=2S△;从而有伟达定理有每一对都是二次方程x^2

O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的中心 将三角形ABC绕点O(正三角形重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的三角形A1B1C1则

连接各交点,将重叠部分分为了6个小三角形,可以看出这6个小三角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且和非重叠部分的6个小三角形也全等.从而知道重叠部分的面积为6/9*原三角形的面积√3/6

def是正三角形abc三边中线判断三角形def的形状并证明

∵△ABC是正三角形∴∠A=∠B=∠C∵∠1=∠2=∠3∴180-∠1-∠B(在△DBE中)=180-∠2-∠C(在△CEF中)=180-∠3-∠A即∠DEB=∠EFC=∠ADF∴180-∠1-∠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