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有关秋天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2 03:15:00
老师你好,老师让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怎么去写呢?
解题思路: 秋天的精致蕴含了太多的人生感悟,选择一个角度,捕获几处物象,编织心灵的美丽。
解题过程:
飘零的落叶
常常感动于一个无关自己的故事,久久沉吟,把一切能够令自己眼泪落下的画面悄然地记下,一次次冲撞着内心深处,深夜时分,独自依着栏杆,在黑暗中掩饰每一副窘迫至极的表情。

从善于感伤的年代走过,再一次捡起曾几何时承载着笑声与深邃忧郁的秋叶,一切显得那样轻盈却又厚重的让人无法承受。脑海中残留着那么一个懵懂的青葱岁月,单纯而优雅。每一季的花开,总隐喻着花谢的无奈。每一片绿叶的枯萎,都带来着无法言喻的感伤之怀。是时间走的太快,还是我们已经不敢面对未来,最终只会在深夜听着别人的故事喝彩。

有过轻狂,也曾冬日的角落里瑟缩着身子不敢睁眼看周边的世界,只是不知什么时候爱上了在冬日里踏雪,在春天高歌胸怀,不怕夏日炙烤纯洁的相约,即便秋叶落下我们还在彼此追念着又甜又涩的年代。

展开流年涤荡过的每一幅画卷,某个寂静的深秋之夜,裁一张红笺,蘸一笔醇香的浓墨,不浮不躁,不轻不狂,落笔收尾之时,描一个过去的你,绘一个淡漠的自己。

无须感伤,更不要惊讶,在那个漫长的征程中,或许有些风景注定在逝去后才更能凸显它的价值,而在一切虚幻的繁华过后,我们都不过是换了一个原点,重新数着来时留下的脚印静静等待。

还记得一个人安静地听着一首低沉的旋律,一遍一遍,一天一天,想想也该听厌了,可是如果音乐依旧响起,想来明亮的双眸也忘不了曾经走过的岁月,不过我真的不知,不知现在是否还会为下一次的离别而泪流满面。

秋天,你摇动岁月的风铃,顺着风来的方向远去了稚嫩的身影。秋叶静静飘零,我站在落叶满地的树下听着秋风倾诉的故事,瞬间,心,那么轻,那样静。

秋叶落下又回归自然,下一个春天它会焕发更迷人的光彩。一条路你我走过,仅留下深浅的足迹,某年再次踏过,可能彼此都已不再有当初无尽的感慨。现在,不再一个人路灯下徘徊,不会独自在雨中书写沉郁的情怀,更不信秋已到来。

听,这是深夜的天籁,是流年带不走的沉寂之音,是秋天将要说与你的故事,仿佛你看得到,那秋叶正在一片一片地飘落,优雅而从容。
诗意秋天


入了秋,恰读林语堂先生的《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黄昏”,林先生“一人独自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灰白之下露出些红光,微微透露出寒暖,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将手中已点了三四次的雪茄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一点的声息也没有”。林先生沉思片刻,“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使人想到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荒林,是萋草。”
生在太平时,朝野多欢的柳永柳屯田,虽然也有一段“年少日暮宴朝欢”的生活,但他碰上了号称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认为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只能去填词,做官是不够的。从此,他便打出了“奉圣旨填词之柳三变”的招牌,无所顾忌的纵游娼馆酒楼之间。仕途不第的柳永,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秦楼楚馆游了不少,但怀才不遇的情绪却溢于笔端,“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能够的只是“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奈之际,只能发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感叹了。
醉翁欧阳修悠然自得的吟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后,“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而来,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而走,不闻号令,但人马之行声”。半天方弄了个明白:“此秋声也。”
黄钟大吕的东坡居士苏轼,能把“大江东去”喊得响彻云霄,喊得大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然而,中秋佳节,英雄也难过思亲关。中秋的月亮又眀有园,可“明月几时有”?只好“把酒问青天”。水满则溢,月圆则亏。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幸亏他老人家还是比较想得开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那一脸的愁容是无论如何也展不开了。
易安居士李清照,最懂情,最会爱。她爱人,爱国,爱得“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寻到的只是“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候,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佳节又重阳”时,已是“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稼轩辛弃疾,曾经是多么的英勇壮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忧国忧民,到头来却报国无门,得到的只是包场愁苦这时的他,面对祖国的大好山河不能统一,站在秋日的高楼之上,追古抚今,能说的只剩下一句话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鲁迅先生,在一个秋夜,打了个哈欠之后,点燃了一支纸烟,将烟雾喷出来,对着灯,缓缓地说:“在我家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至此,再转回到林先生的况味里来吧。林先生说:“然而秋却另有一番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日的烈日逼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他接着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感,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由此,林先生还想起来邓肯的话: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需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美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见识偏狹,是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这段话,林先生是最为佩服的。
对于秋,含义也好,况味也罢,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之所以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条件和背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无需为之争辩的。但“却道天凉好个秋”是谁都可以说的。
秋菊有佳色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自古至今养菊、咏菊的诗文举不胜举。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华”即花,即以菊花代表九月(阴历)的花。
九月(阴历)的街头,无论走到那里,随处都可见到似锦的菊花。秋风乍起,许多花卉都将谢去,菊花却将这秋的世界装点的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秋菊有佳色” 是陶渊明对于秋天的菊花的评价,后来民间奉他为九月花神。就是因为他爱菊成癖。他所爱赏的九华菊,白瓣黄心,花头极大,枝叶疏散,清香四溢,在白菊中推为第一。有一次,陶渊明因九月九日没有酒赏重阳,只枯坐在宅边菊花丛中,采了一大把,望见白衣人到,乃是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便欣然就酌,而以菊花为下酒物。后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白衣送酒的故事,一向被人传为美谈。
历经一代代人们的精心培育,爱者日增,种者日广,菊品更是日新月异。今天,菊花的品种和名称,多至三千多种,为古今中外花卉中的奇观。花色也从最初的黄、白少数颜色,发展到黄、白、红、紫、绿、黛等多种,五光十色、万紫千红。黄色的有金芍药、报君知、御袍黄、金孔雀、侧金盏诸品;白色的有月下白、玉牡丹、玉玲珑、一团雪、太液莲等等;紫色的有碧江霞、双飞燕、紫玉莲等;绿色的有绿云、绿牡丹等等;红色的有美人红、醉杨妃、绣芙蓉、鹤顶红、锦荔枝等等。那形态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使人目不暇接,状如飞凤的悬崖菊,一本千花的大立菊,一株多色的塔菊,令人注目的“嫦娥奔月”花面直径竟有一尺多,花冠明洁如水,飞舞着的花瓣飘逸潇洒,晚香冷月,宛如中秋的一轮明月。
人们爱菊,不仅因为它高洁、韵逸、色彩丰富,更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傲霜挺立,凌寒不凋。人们用它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不屈的斗争精神。“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这才是菊花最可贵的地方。
菊花还有实用价值,可供食用和药用,“能助延年益寿。”公元前四世纪,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聚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古人有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食菊花乘云升天,得道成仙等传说。升天成仙皆不可信,但酌饮菊酒确能明目清心,降血压,对健康有益。李时珍对菊花的药用性能作了详细考察,认为菊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氤膜,主肝气不足”的功效。杭菊和贡菊等香气醇浓,除供药用外,还是一种上好的清凉饮料。
人们爱菊,不仅爱它那万紫千红的花,也很注意欣赏那些舒展多姿的叶,叶片或大或小,或圆或尖,正叶、长叶、蓬叶、圆叶、葵叶等等,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眩。
秋天实在少不了菊花,正是有了这“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菊花,才使得这“碧云天,黄花地”的清秋世界显得分外妖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