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千年之前,一个名为苏询的文学家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气呵成六国论>>.千年之后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15:47:34
英语翻译
千年之前,一个名为苏询的文学家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气呵成六国论>>.千年之后的今日
,我敢说:“六国都被秦国所灭,真正的原因不在于‘赂‘,而主要在于‘惧‘,因为惧怕自己被秦国灭了,所以韩魏楚才
会赂秦,所以齐才会亲附秦国,所以燕才会派刺客招惹秦兵,所以赵王才会听信谗言.”故曰,弊在惧秦也.
当然了,我承认苏洵“非兵不利,战不善”的观点.当时虽然秦国十分强大,但其他六国的军队也不是豆腐渣.名将谋士如
孙膑、乐毅、廉颇、田忌、李牧等也不少.为数不多的几次仗打得也不是输得一败涂地.如果六国抱有必胜之心,敢于联合
起来与秦对抗,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唉,不是秦灭了六国,而是六国自己啊.
六国之中只有韩魏楚三国曾割地赂秦,而苏前辈仅以一句“不赂者以赂者丧”轻轻淡过,实难服众.其实不论什么原因,只
要六国有三为秦所灭,其他三国必然会因为“失强援,不能独完”而灭亡.因此,齐燕赵的灭亡与“赂秦”是没有什么直接
的联系的.齐国是六国之中最应该被唾骂的.齐本身也是一个泱泱大国,齐王却害怕同样强大的秦国,害怕有朝一日遭到亡
国之灾,于是心安理得地弯着腰给秦当起了鹰犬.为了苟且偷生,齐对秦点头哈腰,做秦的“友国”,孰不知,此举破坏了
六国团结,在韩魏楚燕赵亡之后,齐也被所谓的“盟友”吞并.赵王起初敢于与秦交战,“二败而三胜”、“李牧连却之”
让秦不敢轻易大举进攻赵.
不冷静的无畏只能称做匹夫之勇.还是一个“惧”,让赵王贪生怕死怕得整天惶惶恐恐,没有详细调查便轻易中了反间计,错
杀李牧,导致国破身亡.燕国小力微,燕王因为“惧”,想快除了后患,没有冷静下来想一想假如刺杀失败的后果,于是
,一个荆轲的失败断送了太子的美梦.至此,六国破灭.
反过来想想,假如韩魏楚不惧怕秦国的强大,就不会干出贿赂的蠢事,也就不会早早灭亡;假如齐国不惧怕本国被灭,就不
会倒向秦一边,其他五国也不会孤立无援;假如燕赵能沉着冷静地敢于和秦国对抗到底,那么秦国便不会有好日子过.只有
当六国消除了畏惧之心,它们才有可能走到一起,才有可能消除异心团结一致,对抗秦国.
也许,无畏的人们往往有更多的胜算啊.当年项羽破釜沉舟,可谓无畏;当年张飞桥上大喝,一人退曹可谓无畏;当年我国
抗美援朝,可谓无畏;当年长征二万五千里,可谓无畏;当年……
六国论
〔宋〕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王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肴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又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作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末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说来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象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