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寻找适合初中生摘抄的好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3 01:11:30
寻找适合初中生摘抄的好文
500字左右,要有立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叫雅各布鞋的英国人,对希特勒的军事秘密了如指掌,他编写了一本册子,详尽地公布了德军的编制结构,160多名指挥官的姓名、简历,甚至对德军新成立的装甲师的步兵小分队也作了介绍.希特勒为军事秘密的泄露大为恼怒,下令追查,德国情报机关设计把雅各布绑架到柏林,想从他身上挖出混进德国军事机关中的间谍.“我的全部材料都是从德国报纸上得来的.”政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原来,雅各布是个有心人,长期搜集、剪贴、摘抄德国报刊上发表的涉及军事情况的报道,积累了大量的剪报资料和摘录卡片,经过综合研究整理出了大量的德国军事秘密.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只要经常留心积累材料,就会有收获,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同学,他们手中掌握的写作素材很少,脑子里的例子很贫乏,一写文章就是屈原、岳飞、文天祥,瓦特、居里、爱迪生……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就是开水把壶盖冲开了……不是说这些例子不好,实在是这些例子太“熟”了,因而也就太“俗”了.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而恐怕爱翁本人也难以料到,他的事迹给我们一届又一届的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提供了恒久不衰的例子.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材料陈旧且过于集中的问题.如“雪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春天”、“盲人摸象”、“小马过河”等例子出现的频率十分高.2001的高考作文写“诚信”,阅卷老师们发现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三个例子:狼来了,列宁打碎了花瓶,华盛顿砍樱桃树.有意思的是,这三个例子,一个是在幼儿园听老师讲的寓言,一个出自小学课本,一个是初中课文的附文.学习语文,写文章,不拓展,不延宕,不联想,不求新,怎么行.例子太熟、太俗,文章便毫无生气,没有人爱看.当然还有举例失当的问题.
那么,如何积累材料呢?
一、写读书笔记.(1)摘录式.(2)评议式.(3)剪贴式.
二、读报.每天读20分钟的报纸,针对高考作文的范围,了解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多读一些评议性的文章.另外,对剪报的内容进行“百字评议”,每周一篇,主要针对材料进行抓实质、抓要害的练习.同时,选读文摘类的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等,也可以扩大视野.在读报的时候应该养成剪报或摘报的习惯,把和议论文有关的论据,一些文章的写法等等进行梳理归类以备作文时的需要.
三、利用课本.可以把中学课本中的名言警句抄下来,名人典故摘出来,分类整理出来.比如可以按中外古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整理,也可以按理想志向、道德情操等等归类.比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火刑》等是涉及到理想志向的;《送东阳马生序》、《劝学》等是涉及勤奋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是涉及思想修养的.
我们的语文书其实就是个材料或者说论据的大宝库,关键你要会挖掘才行.语文书中有几百篇课文,我们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作文“金库”也就有了不少宝藏了.童说中学课本 中的文言文吧,我们在中学学过的古文近百篇,就以这些作为作文的材料,也够丰富的了.有些文章,本身就是在说理,像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韩愈的《师说》等,既是好文,也是好例,写文章时可以直接把苏轼的“夜以孤舟临绝壁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关途而废,庖丁“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等等作为有关观点的实证.但更多的机会,还是要靠“挖”.如《五人墓碑记》写到“匹夫有重于社稷”,如果把它和《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结合起来,用以论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观点,不失为一个说服力强的例证.《记王忠肃翱事》中王翱的清正廉洁,更是用以评说世风的好材料.《训俭示康》一文中,有一组现丰的身居高位而勤俭为本的例子.《崤之战》中弦高犒师,可用以证明古代商人就有的爱国精神.“王孙满观师”一节,足以证明“骄兵必败”的道理.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作文的例证,因为高考作文论题很多仍是评说思想作风、方法道理的,前人的文章可以借鉴,并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比如有一位学生写《严于责己,宽以待人》一题 时,分别从《纳谏与止谤》和《崤之战》中选用事例,说服力很强.下面是其中的几段:
责己严,立身正,必有威信;待人宽,心胸广,必得人心.历代有作为的圣君贤相志士仁人,欲成就一番大事业,非有此胸襟不可.否则,小肚鸡肠,放纵自己,刻薄他人,必然威信扫地,众叛亲离.历史上有个周厉王,十分暴虐,人民怨声载道,他却派暗探监视,把不满的人杀掉,且以能封住百姓之口而自得.但好景不长,不久,身败名裂,落得流放的下场 .与此相反 ,秦穆公对自己指挥失误而造成秦军大败于崤山的严重后果,并未推卸责任,当三员败将逃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穿素服到郊外去迎接,且深深责备自己,而一再抚慰三将,宣布无罪,并让他们放心,不会因为这“小”的过失而抹去他们的“大”的功劳.从此,秦国君,上下齐心,三年之后,终于报了一箭之仇.这正是秦伯“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必然结果.
这篇文章,所列举的周厉王和秦穆公的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责己严,立身正,必有威信;待人宽,心胸广,必得人心”这一观点.
由此可见,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材料,只要我们善于去搜集整理,就能解决作文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状况.
课本中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事实材料,一是理论材料,即课本中的名言警句.
但是,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在高考中获得高分,那么对这些材料是有要求的.有什么要求呢?三点:1.新颖 2.生动 3.恰切.
举个例子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司马光,但未必知道司马光的“警枕”.司马光奉旨编撰《资治通鉴》之后,即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块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便会翻滚,将司马光唤醒.然后,他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这个例子很新颖,写进文章,会使文章生动.写进议论性的话题作文中,只要表述恰切,这个材料可以论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事业有成;可以论证坚强的意志毅力、慎独自律的精神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可以论证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