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600-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4 16:13:47
求600-800字作文~
第一篇:《残缺美》
第二篇:《明月、杨柳、菊梅及其他--谈诗词中的意象描写》
第三篇:《仰望苏轼》要求包含:1.苏轼生平.2.苏是多方面成就.3.苏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字数千万不要太多了啊!
第一篇:《残缺美》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啊,这个世界自然没有百分百的完美.美是相对的,任何美丽都有残缺.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
残奥会,一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展示顽强精神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它,使人落泪;它,使人心醉.
奥运会的闪亮之处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奥运会,一个使全球人民疯狂的体育盛会,然而,残奥会,注视你的眼睛有几双? 也许,我们习惯了,我们习惯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我们习惯了对他们的漠视.残奥会,是你,让我们关注他们,让我们脱去冷漠的外衣,让我们领略来自残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我们或许没有思考到残缺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从不曾体味过拥有残缺的苦楚;我们或许没认识到残缺的不便,因为我们从不曾经历过这种不便;我们或许不知道接受残缺的过程多么困难,因为我们从未接受过这种残忍的酷刑.
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漠视来自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而通过那些生活小细节才可知、可感的关于残疾的意义,健康人很难明白.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舞台,展示自己,告诉他人——我能行!它让残疾人收获自信,收获荣誉,收获成就;它让他们卸去平常生活的不如意,通过体育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残奥会告诉我们残缺不是耻辱,它让残疾朋友们获得了同健康人一样的权利,举办运动会的权利,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获得尊重与荣誉的权利,获得掌声的权利,坦然享受阳光的权利……
残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人可以多么坚强;残奥会将那些平常隐藏着的美德发掘,告诉我们残疾人朋友多么可爱,多么优秀,多么完美!
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而残缺也是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
那一张张写满刚毅的脸,那一个个尽力拼搏的身影,他们,让我佩服,让我心疼,让我流泪.
关注残奥,铭记英雄——生活中平凡又不平凡的残疾人朋友.
关注残奥,献出爱心——告诉孤单的心灵,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漠视他们.
关注残奥,残缺也是一种美.
----------------------------------------------------------------------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先人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遨游的广阔空间.读这些咏月诗和词,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心灵的赴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温和再认识.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两部分组成,“意”为筋骨, “象”为血肉,二者肉骨称适、契合无间.诗人在创作时,常要撷取与诗人自我形象或思想情感在某方面有相似或相通之处的客观物象进入诗词,构成内涵丰厚的意象.例如,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意象,就与诗人自我形象有相通之处:形体枯皱、色泽焦黄的菊花与因思念丈夫而容颜憔悴的诗人相似.词人不直言情怀,只用 “黄花”这一意象,就把对丈夫绵绵无尽的思念涵蕴其中,细心的读者自然能从中咀嚼出个中滋味.
诗词是与心灵难以分割的.“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诗者吟咏性情也.古典文学中这些古老命题.归根结蒂.无非再说诗词植根于心灵而又表现与心灵的.锺嵘云: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咏诗来表达内心宇宙之变化.最为相宜.“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已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所谓境从心出.没有丰厚生活阅历,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许多事实表明.古今诗坛高手.无不历经颠沛流离.贬远左迁.妻死子殇.病魔缠身.身陷囹圄等这些心灵创伤.在经历诸多磨难后.诗人们对“人生如梦”得到了切身体验.于是诗词中才又多出沉甸甸的分量.意境上又高出一层.苏轼绍圣元年被贬惠州.生活甚是困窘.发出: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但却淡然一对.: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这是何等逍遥境界.仿佛一切苦难都赋予南柯一梦之中.今人写诗.仿佛正是缺少此种心怀.尚未动笔.变思我此诗当赛过何人何人.而这一念就已经证明诗词境界绝不会再上台阶.佛家讲此为:一念.凡事此一念之间已经决定一切.记得有朋友诗句为:“南天可有雁唳声?”此一“可有”文句似乎把人带入更深一层的想象空间.让人浮想联翩.可谓意境深远.然后却改为:“南天似有雁唳声”一字之差,意境已经想去甚远.昔柳宗元初到永州.住龙兴寺.在幽静荒远之中感受感受一种远离尘嚣气氛.“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忘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此种难以言说之禅意!诗人若无亲身感受.是如何也写不出此种意境之诗词.诗中深深禅意也正是诗人远离喧嚣.荡然出尘的真实写照.
----------------------------------------------------------------------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
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助于抒写的自由和格调的流畅,但对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则不无影响,又由于应酬赓和,某些和韵诗近于文字游戏;矜才炫学,某些作品有用典过多或粗率冗长之弊,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