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包拯和杨家将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3:08:25
包拯和杨家将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吗?
我知道都是宋朝人,但是宋朝年头也很长啊,他们是否出现在同一个时期,他们认识吗?哈哈
以前看过一个香港电视剧《碧血青天杨家将》,里面他们是同时出现的人物,可是我身边的人说,他们其实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啊!怎么回事?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杨家将
  北汉被灭后,遗臣杨业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杨业为了苍生福祉,以及报答太宗的知遇之恩,带领七子效忠宋室,力抗辽军入侵,写下名扬天下的忠义史话.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很广,家喻户晓.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又名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被宋朝平定以后,他就做了北宋的将军.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称他“杨无敌”.
  高梁河战役之后,辽国的军队又不断地南下,宋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辽景宗死后,年仅12岁的辽圣宗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圣宗年幼,认为收复燕云16州的机会来了,决心出兵收复失地.宋雍熙3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分兵3路攻打辽国,东路由大将曹彬带领,向幽州前进;中路由田重进带领,攻取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各地;西路由潘美和杨业率领,攻取山西北部各地;然后三路军队会后,收复幽州.潘美、杨业一路上英勇作战,很快打下了寰、朔、云、应四州之地.但由于中路、东路溃败,西路军队成了深入的孤军,宋太宗命令他们迅速退回代州,不久,应州的宋兵逃跑了,辽军又乘机打进了寰州.宋朝下令把寰、朔、应、云四州的人民迁到内地,要潘美和杨业的部队负责掩护.
  杨业凭着多年来对辽国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稳妥的作战方案,他说:“现在敌人的实力较强,应当暂时避开他的锋芒,不能硬打.我们先假装攻打应州,敌人一定派大军前来迎战,我们派人秘密跟云、朔两州的守将约好日期,要他们利用这个时机赶快带百姓往南走.我们派3000弓箭手和骑兵在中路接应,百姓就可以安全撤退了.”他刚说完,监军王侁反对说:“我们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这样胆小害怕!应该走雁门关北面的大路,向朔州行进,然后攻打寰州”.他还讥讽杨业说:“你平素号称杨无敌,而今见到敌兵,就停止不前,不肯打仗,难道你有其他想法吗?”杨业无奈,只得率本部人马出击.潘美明知这样出兵凶多吉少,但是他妒忌杨业的才能,因此没加阻拦.杨业临走前和潘美约定,由潘美、王侁率领弓箭手在陈家谷负责接应,然后便带领人马直奔朔州.
  辽军听说杨业前来,出动大批军队把宋军团团围住,杨业和他的部下虽英勇作战,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只剩下100多人,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退到陈家谷时,潘美、王侁早已撤离.杨业决心以死报国,就对部下说“你们各有父母妻子,不必跟着一道死,赶快夺路逃走,好回去报告朝廷”.部下都感动得哭起来,没一个人肯逃走.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只得只身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杨业被俘后,坚贞不屈,在敌营绝食3天,于986年6月18日壮烈殉国.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据《宋史》载,杨延昭死,杨文广被朝廷录官,估计当时(一○一四年)文广至少十五岁.由此往上推,文广约生于九九九年,正是延昭坚守遂城之时,由此往下算,文广死时约七十五岁.
  所以说包拯应该与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年岁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