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贴春联、除夕夜守岁、放鞭炮、子时之前吃饺子和农历正月初一拜年的由来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1:56:21
贴春联、除夕夜守岁、放鞭炮、子时之前吃饺子和农历正月初一拜年的由来是什么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守岁: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放鞭炮:过年放鞭炮习俗的由来
  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年”的来历上谈起了.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吃的是“吉祥如意”,求的是“喜庆团圆”.根据史料记载,饺子真正成为春节的吉祥食品,是在明朝中期以后.王来华表示,春节吃饺子有许多美好寓意,尤其是在除夕夜.除夕夜的这顿饺子之所以非比寻常,一是因为腊月三十夜的23时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时,正好交子时,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人们期望把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不如意的烦恼事,像吃饺子那样一块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饺子还有祈求来年早生贵子,全家人丁兴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
  此外,饺子成为春节吉祥物,还因为其形状像银元宝,春节吃饺子有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寄托着人们“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
初一拜年: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