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哈姆莱特的具体性格特点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2 01:19:33
哈姆莱特的具体性格特点分析
解题思路: 请见“解答过程”。 同学,如有不同意见,请通过下面的“继续讨论”给我留言,老师收到后会为你及时做出满意的答复。
解题过程:
哈姆雷特性格分析
对哈姆雷特来说,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对奥菲利亚的爱,这对他显然有失公允。我们不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延宕性格的人。他从不延宕(杀波尔纽斯,杀两个朋友,在奥菲利亚的葬礼上一跃而出)。我认为也许把造成这一结果归为两点恐怕更合情理。
一,对母亲的爱。所以说,弗洛伊德的解释是有其价值所在的。剧中哈姆雷特往往将奥和葛并举,可以看出母亲失贞一事给他的心理造成多么巨大的阴影。这倒并不是说他的叔父做了他潜意识渴求的事,以至于心慈手软,被自己唬住,而在于母亲改嫁这件事令他无法再相信女人。这种透彻的了悟又是和爱女人的欲望纠缠在一起,以致痛苦万分,手足无措。
二,正如有的沙评家称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无法对如此巨大的题材加以把握。这里有几条证据,如哈姆雷特的对于演戏的大段评说,诸多地方是为了表现剧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的褒贬(这在古典主义作家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同时要表现母子关系,爱情关系,又要表现复仇,势必拖延了后者。再回到开头的判断,我们看哈姆雷特死前的场景,他说的是有关丹麦继承权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整出戏发生在罗密欧身上,那么他临死时,不是抱着母亲就是呼唤着奥菲利亚的名字。所以说,把这部戏理解成社会批判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毕竟,也许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哈姆雷特的身份是王子,而非公子,而王子是将继承王位的。
哈姆莱特是接受人文思想教育的新一代,他对人和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可以说他是一个没有受到什么磨难和坎坷的人。突然间,传来了他想没有想过的对于他来说是人生最大的噩耗“他的叔叔杀死了他的父亲然后和他的母亲结婚并代替了父亲王位。”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等于世界末日一样,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心中的世界都是美丽而无半点丑恶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该是如何的心情。其实我认为哈姆莱特的一系列悲剧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令他成为一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他把世界想象的太完美了,以致于不能接受如此的创伤。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到他的耳中时,他的世界就乱了。他不知道如何解决,他的世界破灭了,所以他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从高度赞扬人性:“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到“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变化之大很明显地反映了他受挫折的能力太差了。



后来他就肩负着为父报仇的责任,开始只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杀死那个杀死他父亲的凶手。但他是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和他仍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这就注定他的思想的复杂性导致许多人认为延宕的性格。就是因为他思想的复杂性,令他想事情会考虑多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因为他的犹豫性格。如新国王在祈祷时,哈姆莱特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杀他。但是这时候哈姆莱特的封建思想占了上风,封建思想认为一个人在祈祷的时候死了,那么死后会上天堂。哈姆莱特当然不肯让如此狠毒的人有机会上天堂。所以“他犹豫了,离开了这地方”所以说,他不是由于犹豫而不去为父报仇,而是他思想的复杂性(人文主义和封建思想)导致他的犹豫,所以最根本的还是思想的复杂性。



最后的结局是哈姆莱特被他的叔叔设计毒死了,而他也在最后杀死了他的叔叔。一开始我认为不应该如此,因为好人不应该死。可是现在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哈姆莱特没有死那他的将来会怎么样?他会继承皇位,统治他认为乌烟瘴气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人都是有罪的。他不可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整个社会,那么最后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哈姆莱特最后也变成他们中的一员,然后继续在这样的国家生存。这是大家都不愿看见的。二是哈姆莱特最后受不了世界的丑恶而真正变成了疯子甚至选择死亡。这样的结局也使人太痛心了。与其选择后两种路,还不如让哈姆莱特在我们读者心中活的更有性格一点。所以聪明的莎士比亚选择了作品中的这种结局。我们今天才有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所以每个人心中的哈姆莱特才不同。才有我现在的这篇我心中的哈姆莱特。
英雄的悲剧美
"英雄的死亡与太阳的西落相似……"
哈姆莱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充满了悲剧美的英雄。
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
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正是遵循了悲剧艺术的特征,从而使哈姆莱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莱特》这一不朽剧作中,始终存在着善良与邪恶之间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哈姆莱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
身为王子的哈姆莱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时的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王奇怪地驾崩,王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莱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

面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莱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后,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莱特作为一个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备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对着以阴险奸诈的新王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做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因此,他的悲剧既是真善美与邪恶力量相冲突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哈姆莱特的形象常常是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这个人物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后代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在剧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剧中他的四次独白,表现了他在复仇之前的心理斗争。在开始,他对父亲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对母亲的快速转嫁疑惑不满。当他听到鬼魂的话时,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犹豫和软弱而感到自责。他利用戏班在皇宫中上演阴谋杀兄夺妻的戏贡扎古之死证实了叔父的恶行,于是他决心为父报仇。他意识到,他的复仇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正义的伸张,同时他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怀疑自己是否能担当如此重任。在他误杀宫廷大臣后,他被遣送往英国,他叹息复仇计划出师不利,感到新王已经看出他的敌意必致他于死地。于是他不顾一切,利用与雷欧提斯决斗的机会与新王决一死战。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有宫廷斗争险恶复杂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悲愤与失望、苦闷与彷徨,批判了丑恶的现实,也揭示出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
 
《哈姆莱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丽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在突出悲剧的阴郁、灰暗、紧张的氛围的同时,作者又穿插进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