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5/11 01:00:17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全能家教中心(绝密版) 科学期末必考内容 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请务必背诵
第一章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酸:舌侧(中); 甜:舌尖; 苦:舌根; 咸:舌侧(前)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13、耳的结构:书本第10页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38、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本第29页 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44、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4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第二章 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 (3)作用效果:a形变,b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测量(6)力的表示方法:a力的图示法(大小——长度,方向——箭头,作用点——起点或终点) b力的示意图:(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2. 力的种类:(1)a(定义)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B(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G=mg,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 (2)摩擦力:a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b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2两物体间必须相互挤压3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种类: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4. 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6.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知识详解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6.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将这三个要素表示出来.7.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8.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加润滑油、用滚动代替滑动、利用气垫等方法可以减小摩擦.9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 一(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2.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死亡或冬眠.3.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蝗虫的发育:受精卵→成虫→出生.5.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二)变态发育.1.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2.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3.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和三个阶段,不经过蛹,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三)动物的寿命是指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等.
二、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生殖细胞.(1)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尿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三、走向成熟1.青春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2.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3.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四、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1、动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动物新老个体间的更替.新个体是通过动物的生殖产生的,而成年个体在死亡之前,能产生新个体,以保证种族的 延续 .2、通过精子和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1)受精方式不同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2)胚胎发育方式:①卵生②胎生③ 卵胎生(也叫假胎生)4、变形虫、草履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5、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衰老和死亡.6、影响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五、植物的一生1、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组成.2、玉米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和胚乳构成;3、(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①有胚乳种子②无胚乳种子(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① 单子叶植物种子② 双子叶植物种子4、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必须是活的,它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子叶中的 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6、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7、芽的结构有生长点、叶原基、幼芽、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8、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由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萼和花瓣构成了花被,花蕊则有雄蕊和雌蕊构成.9、植物的一生也跟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10、植物的种族在这种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地得以延续.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叫开花.2、传粉是指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3、传粉的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异花 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4、异花传粉的途径:虫媒花,靠昆虫传粉,动力来自于昆虫;人工授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来传播花粉 .5、完成传粉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内形成2个精子.6、精子到达胚珠后,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7、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草莓)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9、营养繁殖是指许多被子植物还可以用营养器官,即根、茎、叶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四种: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a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b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c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A、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B、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C、回归线上直射一次D、其他地区无直射4.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1.常见的地形.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明显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 平原:海拔高(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 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
3、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