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长为2l的简支梁AB右半段受向下的均布荷载P的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6:07:13
斜面倾角为a,长为L,AB段光滑,BC段粗糙,AB=L/3,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端时速度刚好为零.

设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动能定理有:mgLsina-(2μmgLcosa)/3=0解得μ=(3sina)/(2cosa)=(3tana)/2

将长为L的木棒随机折成3段,则3段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设M=“3段构成三角形”.x,y分别表示其中两段的长度,则第三段的长度为L-x-y.Ω={(x,y)|0<x<L,0<y<L,0<x+y<L}.由题意,x,y,L-x-y要构成三角形,需有x+y>L-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L/2 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v2=6求

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通过某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该物体通过这段位移的始端和末端的瞬时速度和的一半.具体解法如下:再问:懂了,可是这四个方程组有点不会解再问:懂了,可是这四个方程组有点不会解再答

如图所示的轨道,ab段及cd段是光滑的弧面,bc段为中间水平部分,长为2m,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1)mgh=mv²/2h=0.8v=√(2gh)=.(2)mgh=umgS+mgh'S=bch'=mgh-umgS(3)mgh=umgS'S'=mgh/(umg)=44=2+2=bc+cb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α,长为L,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BC=2AB.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点

以BC=2AB来计算,网站中恰好少了一个关键字母,应该是计算物体过B点时的速度吧.考虑A到B段:应用动能定理,mv*v/2=mgLsinα/3可得v=(2gLsinα/3)^(1/2)就是2gLsin

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截抛物线C:y^2=-4x所得弦AB的长为根号15,求直线L的方程

设直线Ly=2x+b代入y^2=-4x4x^2+4bx+b^2=-4x4x^2+(4b+4)x+b^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1x1*x2=b^2/4|x1-x2|^2=(x1+x2)^

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M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与M所成的角为?

设斜线段AB在平面M内的射影是BH,则AH垂直于平面M,且角ABH就是AB与M所成的角发,由题意知:AB是BH的2倍,所以角BAH=30度,角ABH=60度,即:AB与M所成的角是60度.

第一型曲线积分的问题:1.计算∫下标L|y| ds,其中L为右半单位圆周:x^2+y^2=1,x>=0

因为所给曲线为关于x轴对称的半圆吧?我们可以用对称性,直接研究第一象限中的曲线部分吧?再乘以2不完了吗?因此绝对值可以去掉了吧?用极坐标代换简单的……分别计算简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分成两个曲线计算

斜面倾角为a 长为L AB段光滑 BC段粗糙 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 到达C时速度刚好为零求BC摩擦

mgAC*Sina=fBCf=mgAC*Sina/BCAC是斜面AC长度BC是斜面BC长度再问:Ac和BC没告诉你呀。是不是少条件?再答:最好给个图,我好判断再问:也就是说不知道BCAC就没法解对不?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 L/2,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

(VB^2-VA^2)/2a=L/2,(VC^2-VB^2)/2a=L/2,因此2VB^2=VA^2+VC^2.又V1=(VB+VA)/2,即VB+VA=6.V2=(VB+VC)/2,即VB+VC=1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a,整个斜面长分别为AB、BC两段,AB=2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间的

倾角是θ,设物体质量是m物体下滑时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容易知 摩擦力大小=动摩擦因数*支持力=动摩擦因数*重力在垂直斜面的分力用动能定理,在全过程中 有mg*AC*sinθ-μ1*mg*AB*

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截抛物线y^2=-4x,所得弦AB的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设直线方程为y=2x+bx=(y-b)/2y^2=-2y+2by^2+2y-2b=0y=(-2+根号(4+8b))/2=-1+根号(1+2b)或y=-1-根号(1+2b)对应的x=[-1+根号(1+2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圆环均匀带电,ab是一个极小的缺口,缺口长为L(L

根据对称性,完整的圆环对圆心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力为0.把圆环分为两部分,带缺口圆环和长度为L的部分对圆心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力互相抵消,即大小相等.单位长度上电荷量为Q2=Q1/(2πR-L)——为书写方便

已知一条长为6的线段AB分别在XY轴滑动,点M在线段AB上AM:BM=1: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设动点M的坐标为(x,y),由AM:BM=1:2可得:A(0,3/2y),B(3x,0)因为AB=6所以(3x-0)^2+(0-3/2y)^2=36x^2/4+y^2/16=0

直线段AB的长为L,C为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C和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记为△ACD和△BC

画个图就知道,角DCD'为直角,故斜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开根号,DD'=根号下sin45*AC的平方+sin45AB的平方=根号下1/2(AC^2+AB^2)=根号下1/2{(AB+AC)^2-2AB*

已知线段AB=4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2cm,则线段AC的长为(  )

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AC=AB+BC=4+2=6(cm);C在线段AB上,如图:,AC=AB-BC=4-2=2(cm),综上所述:线段AC的长为2cm,6cm,故选:D.

已知两点A(1,2),B(-3,6),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且l的斜率为k

(1)由公式直线AB的斜率k1=(y2-y1)/(x2-x1)=-1直线L和AB垂直,所以斜率的积等于-1.所以K=1(2)AB的中点坐标(-1,4)所以直线L方程,由点斜式:y-4=1*(x+1)L

计算对弧长的曲线积分∫y^2ds,其中C为右半单位圆周,答案是π/2,

C为右半单位圆周化为参数方程x=costy=sintt∈[-π/2,π/2]∫Cy²ds=∫[-π/2,π/2]sin²t√[(dx/dt)²+(dy/dt)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