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5 00:36:02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儿,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子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儿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插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泼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20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
1.这一小节标题为“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试从文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所描写的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看来,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声音:“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插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泼刺的微声.”气味:“……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实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音、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吸收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3.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从文章开头“我从不用心念书……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可以看出来.(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