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篇读后感,400字到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2 00:53:33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篇读后感,400字到500字
自个儿写的(n年前写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饱尝了生活的苦难,炼就了革命精神和反抗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只有十六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无论在战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复时期,可察金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无限的无限忠诚.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禁锢在床上,但他占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来歌颂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英雄.
精彩片段:
①这一段是排字工人萨穆伊尔•列赫尔对他们家乡谢佩托夫卡的流血的悲剧的部分描述,因为太长,我只摘抄了开始行刑的部分.
品读: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大量对比的写法:来“欣赏”怎样绞死布尔什维克的波兰贵族们的贪生怕死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当时国家政府的腐败,那些花天酒地,不管国家死活的小贵族们的心理暴露无疑;严寒的天气和身体灼热,穿得极少的同志们的体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了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死也不肯低头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全然失掉了自我,只有“我们”.
②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
品读: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③保尔在和同志们一起成功修建了铁路之后,回到了烈士公墓.那里有他的朋友们,他们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这里,他发出了脍炙人口的感叹.
品读:这一段的描写相对于前面来说,是十分宁静的一小部分.它没有了战场上硝烟弥漫的火热,也没有行刑时内心的激情豪迈,它是简单的,稍稍带一些悲愤.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则大量地采用了环境描写,非常抒情.
经典语句:
1. 数千人形成一个强大的变压器,形成一种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2.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3. 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自己!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4. 收起枪,别跟任何人说.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5. 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内容概括: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热情选择了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精彩片段:
①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品读:为什么挑了这么短的一句呢,因为,在全文中,这一句可以算是中心,骆驼祥子里写了这么一个苦命的人,他是一个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他的全部理想是自己买一辆车,做个 “独立”, “自由”的车夫,而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却破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陷入绝望 .
②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品读:这一段人物描写,从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大声地赞美他——他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欣赏这个旧中国的北京人力车夫吧!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而来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不,他不能服软.他拉车不止一天了,夏天这也不是头一遭,他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泡”一天.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出了不少,而心里还不畅快.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的吃点什么,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的响,像骡马似的喝完水肚子里光光光的响动.
拿冬与夏相比,祥子总以为冬天更可怕.他没想到过夏天这么难受.在城里过了不止一夏了,他不记得这么热过.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他没法赶走虎妞,他将要变成二强子,变成那回遇见的那个高个子,变成小马儿的祖父.祥子完了!
【点评】这里所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地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①祥子花了三年的时间买到车子后,作者描写他心情的片段
品读:祥子为了“买车”而牺牲了许多许多,它用三年时间才买到它,当然激动不已,从他的语言、动作、想法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心情.至于“祥子买车的日子也是他的生日”,虽说这只是个巧合,但可见老天爷在暗中帮祥子呢.读到这段话,谁都会为祥子的成功而高兴,给他庆祝.这就是老舍这个“人民艺术家”语言的魅力
经典语句:
1.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2.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3.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4. 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书名解析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本书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