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观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10 16:26:20
《火车上观日
《火车上观日出》
季羡林
在晨光熹微中,我走出了卧铺车厢,走到了列车的走廊上.猛一抬头,我的全身连我的内心立刻激烈地震动了一下:东方正有一抹胭脂似的像月牙一般的红通通的东西腾涌出来.这是即将升起的朝阳,我心里想.
我年逾古稀,平生看日出多矣.有的是我有意去寻求的,比如泰山观日.整整五十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青年小夥子,正在济南一个中学里教书.在旧历八月中秋,我约了两个朋友,从济南乘火车到泰安.当天下午我们就上了山.我只有二十三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我大跨步走过斗母宫、快活三里、五大夫松,一气登上了南天门,丝毫也没有感到什麼吃力,什麼惊险.此时正是暮色四垂,阴影布上群山的时候,四顾寂无一人,万古的沉寂压在我们身上.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摸黑起来,披上店里的棉被,登上玉皇顶.此时东天逐渐苍白,我瞪大了眼睛,连眨眼都不敢,盼望奇迹的出现.可是左等右等,我等待的奇迹太阳只是不露面.等到东天布满了一片红霞时,再仔细一看,朝阳已经像一个红色的血球,徘徊於片片的白云中,原来太阳早已经出来了.
从那以後,过了四十多年,到了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了“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在北海住了三天.我曾同小泓摸黑起床,赶到一座小山顶上,那里已经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在人堆里争取了一块容身之地,静下心来,翘首东望,恭候日出.东天原来是灰濛蒙一片,只是比西方、南方、北方稍微显得白了亮了一点.但是,一转瞬间,亮度逐渐增高,由淡白转成了淡红,再由淡红转成了浓红,一片霞光照亮东天.再一转瞬,一芽红痕突然涌出,红痕慢慢向上扩大,由一点到一线,由一线到一片,一轮又圆又红的球终於跳出来了.
就这样,我在泰山和黄山这两个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以能观臼出而声名远颺的名山上,看到了日出.是我自己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而得来的.
我现在是在火车上,既非泰山,也非黄山.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同观赏日出联系起来,我一点寻求的意思也没有.然而,彷佛眼前出现了奇迹:摆在我眼前的是不折不扣的日出.我内心的震惊不是完全很自然的吗?
这样的日出,从来没有听人说观赏过,连听人谈到过都没有.它同以前处心积虑一意追求看到的不一样,完完全全地不一样.不管在泰山,还是在黄山,我都是静止不动的.太阳虽然动,也只是在一个地方动,她安详自在,慢条斯理,威严端重,不慌不忙.她在我眼中是崇高的化身,是威仪的重现.正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晨对著朝阳沉思默祷那样,太阳在我眼中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火车风驰电掣,顷刻数里,一刻也不停.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彷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彷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有时候我甚至看到她鬓云凌乱,衣冠不整.原来的端庄威严,安详自在,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是她在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追求着火车上的我,一定要我观看她的出现.此时我的心情简直是用任何语言也形容不出来了.
太阳一方面穷追不舍,一方面自己在不停地变幻.最初我只看到在淡红色的云堆中慢慢地涌出了一点红色月芽似的东西.月芽逐渐扩大,扩大,扩大,最初的颜色像是朱砂,眼睛能够直视.但是,随着体积的逐渐扩大,朱砂逐渐变为金黄,光芒越来越亮,到了最後,辉光焜耀,谁要是再想看她,她的光芒就要刺他的眼睛了.等到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她在天空里俯视大地,俯视火车,俯视火车中的我,她又恢复了她那端庄威严,安详自在的神态,虽然是仍然跟着火车走,却再也没有那种仓促急忙的样子.
这短短的车上观日出的经历,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次神秘的天启.它让我暂时离开了尘世,离开了火车,甚至离开了我自己.我体会到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我体会到变化与速度的交互融合,交互影响.这种体会,我是无法说清楚的.等我回到车厢内的时候,人们还在熟睡未醒.我彷佛怀着独得之秘,静静地坐在那里,回想刚才的一切,馀味尤甘.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1.本文提到了哪几次看日出的经历? 请概括出来.(每次不超过6个字)
2.作者写他以往观日出的经历,目的是什麼?
3.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4.比较巴金的短文《日》和本文中对太阳的描写,说说二者在表达的意蕴上有何不同.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暘谷.”
“为著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於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日》)
“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彷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彷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火车上观日出》)
5.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有的简洁凝练,有的富含哲理,有的生动形象,请选取一方面的一个例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三次: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出;火车上观日出.
2. 衬托火车上观日出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强调“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化与速度的交互融合,交互影响”这一中心主旨.
3.“焜耀的光辉”既指火车上看到的光彩夺目的日出奇景,又指作者由此受到的启发像耀眼的光芒一样照耀着自己.
4.《日》中作者借飞蛾和夸父表达了自己的理想.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著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本文中作者对太阳进行了直接描写,运用了拟入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太阳主动追求精神的赞美.
5. 答案要点:“简洁凝练”针对语言形式,“富含哲理”针对内容事理,“生动形象”针对修辞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拉!
季羡林
在晨光熹微中,我走出了卧铺车厢,走到了列车的走廊上.猛一抬头,我的全身连我的内心立刻激烈地震动了一下:东方正有一抹胭脂似的像月牙一般的红通通的东西腾涌出来.这是即将升起的朝阳,我心里想.
我年逾古稀,平生看日出多矣.有的是我有意去寻求的,比如泰山观日.整整五十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青年小夥子,正在济南一个中学里教书.在旧历八月中秋,我约了两个朋友,从济南乘火车到泰安.当天下午我们就上了山.我只有二十三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我大跨步走过斗母宫、快活三里、五大夫松,一气登上了南天门,丝毫也没有感到什麼吃力,什麼惊险.此时正是暮色四垂,阴影布上群山的时候,四顾寂无一人,万古的沉寂压在我们身上.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摸黑起来,披上店里的棉被,登上玉皇顶.此时东天逐渐苍白,我瞪大了眼睛,连眨眼都不敢,盼望奇迹的出现.可是左等右等,我等待的奇迹太阳只是不露面.等到东天布满了一片红霞时,再仔细一看,朝阳已经像一个红色的血球,徘徊於片片的白云中,原来太阳早已经出来了.
从那以後,过了四十多年,到了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了“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在北海住了三天.我曾同小泓摸黑起床,赶到一座小山顶上,那里已经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在人堆里争取了一块容身之地,静下心来,翘首东望,恭候日出.东天原来是灰濛蒙一片,只是比西方、南方、北方稍微显得白了亮了一点.但是,一转瞬间,亮度逐渐增高,由淡白转成了淡红,再由淡红转成了浓红,一片霞光照亮东天.再一转瞬,一芽红痕突然涌出,红痕慢慢向上扩大,由一点到一线,由一线到一片,一轮又圆又红的球终於跳出来了.
就这样,我在泰山和黄山这两个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以能观臼出而声名远颺的名山上,看到了日出.是我自己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而得来的.
我现在是在火车上,既非泰山,也非黄山.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同观赏日出联系起来,我一点寻求的意思也没有.然而,彷佛眼前出现了奇迹:摆在我眼前的是不折不扣的日出.我内心的震惊不是完全很自然的吗?
这样的日出,从来没有听人说观赏过,连听人谈到过都没有.它同以前处心积虑一意追求看到的不一样,完完全全地不一样.不管在泰山,还是在黄山,我都是静止不动的.太阳虽然动,也只是在一个地方动,她安详自在,慢条斯理,威严端重,不慌不忙.她在我眼中是崇高的化身,是威仪的重现.正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晨对著朝阳沉思默祷那样,太阳在我眼中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火车风驰电掣,顷刻数里,一刻也不停.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彷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彷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有时候我甚至看到她鬓云凌乱,衣冠不整.原来的端庄威严,安详自在,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是她在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追求着火车上的我,一定要我观看她的出现.此时我的心情简直是用任何语言也形容不出来了.
太阳一方面穷追不舍,一方面自己在不停地变幻.最初我只看到在淡红色的云堆中慢慢地涌出了一点红色月芽似的东西.月芽逐渐扩大,扩大,扩大,最初的颜色像是朱砂,眼睛能够直视.但是,随着体积的逐渐扩大,朱砂逐渐变为金黄,光芒越来越亮,到了最後,辉光焜耀,谁要是再想看她,她的光芒就要刺他的眼睛了.等到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她在天空里俯视大地,俯视火车,俯视火车中的我,她又恢复了她那端庄威严,安详自在的神态,虽然是仍然跟着火车走,却再也没有那种仓促急忙的样子.
这短短的车上观日出的经历,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次神秘的天启.它让我暂时离开了尘世,离开了火车,甚至离开了我自己.我体会到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我体会到变化与速度的交互融合,交互影响.这种体会,我是无法说清楚的.等我回到车厢内的时候,人们还在熟睡未醒.我彷佛怀着独得之秘,静静地坐在那里,回想刚才的一切,馀味尤甘.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1.本文提到了哪几次看日出的经历? 请概括出来.(每次不超过6个字)
2.作者写他以往观日出的经历,目的是什麼?
3.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4.比较巴金的短文《日》和本文中对太阳的描写,说说二者在表达的意蕴上有何不同.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暘谷.”
“为著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於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日》)
“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彷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彷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火车上观日出》)
5.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有的简洁凝练,有的富含哲理,有的生动形象,请选取一方面的一个例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三次: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出;火车上观日出.
2. 衬托火车上观日出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强调“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化与速度的交互融合,交互影响”这一中心主旨.
3.“焜耀的光辉”既指火车上看到的光彩夺目的日出奇景,又指作者由此受到的启发像耀眼的光芒一样照耀着自己.
4.《日》中作者借飞蛾和夸父表达了自己的理想.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著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本文中作者对太阳进行了直接描写,运用了拟入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太阳主动追求精神的赞美.
5. 答案要点:“简洁凝练”针对语言形式,“富含哲理”针对内容事理,“生动形象”针对修辞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