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greenwash的英文定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1 02:51:53
greenwash的英文定义
大家可有听说过“Greenwash”这个单词?“green”也就是英文中表示“绿色”的green,也可以引申为“有益于地球、环境,环境意识高”的意思.“wash”也是我们熟知的英文单词,“洗、清洗”的意思.这两个单词都是我们熟知的英文单词,有人会想将两个拼合起来“green+wash”是否就是“对地球有意的清洗”这个意思呢? 其实不然!greenwash这个单词实际上是从“whitewash”这个单词演变而来的.Whitewash原本是“修正液”的意思,也由此引申出“瞒弄、补缀、粉饰”等意思.也就是说whitewash是个经常使用到“对某某事情隐瞒”、“对某某情况粉饰(好处、太平)”等场合.例如:He tried to whitewash the sin of himself.(他极力隐瞒自己的罪行.) 将“用白色的修正液涂抹来掩盖”的whitewash中的white用green来替换,就产生了greenwash这个新的英文单词,它的意思就是“用对环境有利这个幌子来做掩盖”.一般来说英文圈国家的人们知道whitewash这个词的引申意思,听到greenwash后就会很容易的领会它背后的含义. Greenwash,实际上是一个针对“表面上看起来在做着有利于环境的事情,实际上却在做着给环境带来很坏的影响的企业行为和这样的企业.”的意思.例如,实际上大部分的生产经营用能源是使用煤炭、石油这类不可再生资源,却采用利用风车产生的风力能源这样的广告形象等行为.之将部分实施的自然能源利用行为做表象,“向外界发布爱护环境形象”的企业就在greenwash的所指范围内.无论是企业故意的做表面形象战略,还是企业善意的某种行为,但是结果上还是“给环境带来了恶性影响”的,也在这个greenwash的所指范围内. 针对greenwash行为,在亚洲国家收到社会批判和指责的好像并没有出现.但是在欧美等国家NGO(非政府组织)、市民、媒体等都会对企业的“greenwash”行为进行告发或者批判.例如,本部位于美国的CorpWatch的NGO,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开展着针对通过战争、不正当行为、环境破坏、人权侵犯等行为获取利益的企业的告发活动.每年都会进行“greenwash大奖”评选,在世界自由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期间开展“颁奖”活动.在该组织的网页上有“greenwash的历史”和“授奖者的授奖理由”这样的页面,也许对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引以为戒! 什么是“洗绿”?近几年英文中兴起了一个新词汇“Greenwash”,来自green(绿色)和whitewash(洗白)的结合,也被翻译成“漂绿”,指的是名不符实的环保形象包装,即某些厂商以各种营销手段大打环保牌,将本不够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包装成“绿色”误导消费者,也指一些公司表面上支持环保事业,其实本身就是破坏环保的帮凶. “洗绿”一词最早出现于1986年,当时纽约环保主义者杰伊·韦斯特维尔德造出这个词讽刺酒店业掩盖不环保行为.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酒店业在每个房间都放上一张环保宣传牌,鼓励客人自带牙具和毛巾,少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产品,以“拯救地球”.但是,韦斯特维尔德指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酒店根本没有建立废物回收系统,环保措施不力.他认为,这些酒店之所以发起“环保运动”,实际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利润.于是,他用greenwash这个词形容那些为了提高利润而鼓吹环保的行为.Greenwash 是绿色公关(green PR)或绿色行销(green marketing)的一种. 环保主义者常用这个词来形容能源公司的“粉饰”举动,因为能源公司本身就是最大的污染者. “洗绿”六宗罪 第一宗罪:潜在交易.比如,号称节能的电子产品其实含有危险物品.再比如,一家公司或许会鼓吹自己生产的纸巾来自可持续砍伐的森林,但是却通过喷放二氧化碳的卡车和飞机运往全球市场. 第二宗罪:缺乏认证.比如,洗发水广告上自称“被认证为有机产品”,但实际上没有出具可信的认证机构. 第三宗罪:含糊不清.比如,有产品号称100%使用天然品,不含添加剂,但是许多自然生成的物质如砷和甲醛是有毒的. 第四宗罪:混淆视听.比如,一个产品鼓吹“不含氯氟烃”(氯氟烃是一种温室气体).但实际上,氯氟烃早已被禁用多年,这家公司不过是在遵守法律,却将它作为了卖点. 第五宗罪:大话连篇.比如,假称自己的产品通过了国际环保认证标准如“绿色产品”、“节能之星”等,实则没有. 第六宗罪:自欺欺人.比如,香烟贴上“有机”的标签,杀虫剂鼓吹“对环境友好”,简直是自欺欺人. 一些石油公司因为“洗绿”而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指责 如今,全球变暖现象引起所有地球人的警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环保事业.各种环保产品大行其道,但是,有消费者机构提醒,千万不要被商品上所标的“环保”、“绿色”、“有机”或者“可持续”字样所迷惑,因为有调查显示,北美市场上99.9%的所谓“环保”产品其实都与商家所鼓吹的环保卖点不符.而商家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洗绿”,即为了吸引消费者上钩,将本不够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包装成“绿色”. 去年年底,加拿大环保广告公司TerraChoice的副总裁斯科特·凯斯曾派公司调查员到一个零售店评估其所售商品的环保宣传是否有夸大之嫌.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被调查的1018个产品中,除了一种外,其余都与产品本身所鼓吹的环保卖点不符——像“无毒”这样的字眼被含糊不清地使用着,而号称“节能之星”的产品根本没有取得权威部门的认证. “这个结果让我抓狂.”凯斯说,“我想是这些调查员的调查出了问题.”他命令调查小组重新做调查,但结果还是一样.“这说明‘洗绿’行为简直是铺天盖地.”凯斯说. 商家急于跟环保沾边 或许,许多消费者并没有听到过“洗绿”这个词,但是却在承受着“洗绿”的后果.“洗绿”通常指商家对于某种产品的环保功能的误导式营销.“洗绿”常用的字眼除“环保”、“绿色”之外,还包括“碳中和”、“零碳排放”、“可持续”、“有机”“100%回收”等. “洗绿”并非新鲜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环境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以来,“洗绿”这一行为就存在了,当时广告公司竭力劝说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是拯救地球的唯一方式.随着环保产业成为一个大产业(仅有机产品一项,产值就从2003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00亿美元),商家都急于跟环保这个卖点沾边,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环保. 有专家估计,今年秋季美国很可能出现一股绿色广告潮,将令消费者不胜其烦. 如今,这种“洗绿”的风气如此盛行,以至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举行听证会,拟将真正的环保宣传与空洞的“洗绿”行为区别开来.但是,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有环保组织担心在这场争议的漩涡中受害的是那些真正的环保公司.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面临一个大挑战.”营销顾问公司——“环境媒介”的创始人凯文·图尔夫说,“‘洗绿’行为伤害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努力.” 上网识别“洗绿”行为 打击“洗绿”的第一步首先是加以鉴别.图尔夫和他的同事想出了一个识别洗绿行为的好点子.他们建立了“洗绿指数”网站,消费者可以将疑似正在洗绿的广告贴到网上,然后按照1~5的量表来评价它,1代表稍有撒谎,5代表弥天大谎. 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显示了互联网在纠出误导性广告方面的力量.有的汽车制造商大力推出节油型混合动力车,以环保企业自居,但是任何消费者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就可以得知这家汽车制造商大部分收入都来自销售油耗大的卡车和SUV所得. 通过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并不是识别“洗绿”的唯一方式.一些环保网站还会发布鉴别“洗绿”的指南,比如像“‘洗绿’的六大罪行”这样的指南就是消费者的好帮手. 挪威汽车广告禁用“绿色” 对“洗绿”行为感到厌烦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消费者.英国广告标准局去年收到了561个有关假冒环保广告的投诉,而前年收到的投诉是117个.航空公司、石油公司、汽车制造商都因为“洗绿”而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指责. 如今,挪威禁止所有汽车广告使用“绿色”、“环保”、“清洁”这些字眼,因为任何小汽车的使用都会加剧全球变暖. 目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修订一份针对消费者的《绿色指南》,这份指南从1998年问世以来就没有更新过.有专家指出,业界最终可能会像定义低热量和低脂一样对环保产品的广告范围进行严格定义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