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描述条件反射实验,并说明其中哪些知识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运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31 15:38:18
描述条件反射实验,并说明其中哪些知识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运用
生物上: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曾经推想过,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条件刺激兴奋灶与非条件刺激兴奋灶在多次结合后,两个兴奋灶之间形成了暂时联系.但这一推想得不到实验的证明.目前认为,条件反射的建立与中枢许多部位都有关系,其中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起着重要的作用.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第一阶段:UCS→ UCR 非条件反射
(食物) (流唾液)
第二阶段:UCS →无关刺激→ UCR
(食物) (铃声) (流唾液)
第三阶段:CS →CR 条件反射
(铃声) (流唾液)
第四阶段:CS →NO UCS非条件刺激
[1] (铃声) (消退) CS条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