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上传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诗人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0 13:08:29
请上传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诗人的简介
不必太多,也别太少
“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
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要这些干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