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材料一:此次战事,实 材料一: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急驰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豫先进兵,何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9 22:32:36
材料一:此次战事,实
材料一: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急驰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豫先进兵,何至险要为倭所据、韩王为倭所虏,使敌人看着占先而我兵无可进之路?……
获敌奸细,不加穷究,且欲纵之.知敌装煤米,不复过问.……平壤顿兵(顿兵,屯驻军队.),该督(指李鸿章)不令攻打,显违诏旨,无复人心.
当来奉战谕旨之先,欲请俄人打倭(倭,指日本.),计不遂,又欲请英人打倭,计又不遂.……该督挟有欲和之意,以奉旨严切,未敢公然出口,而其心实无战志,故借口兵轮少,又增买舟舰,以缓我师.……平壤业已逾万余人,何至不可一战?乃计不出此,该督胸有欲和之见存也.
——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方倭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至陆路交锋,任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精而且多,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此次平壤各军,倭以数倍之众,布满前后,分道猛扑,遂至不支,固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赞成哪种分析?你能否运用学过的史实批判你不赞成的那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于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材料一认为是李鸿章“避战保船”,一味求和的错误策略;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实力要比日本弱.
(2)第一种;提示:针对李鸿章“武器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的观点进行驳斥.例: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黄海海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