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1、诗人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 )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11 14:03:10
1、诗人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过度繁殖 D:长期的生存斗争
2、当枫树落叶的时候,樟树却保持满树青翠.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枫树、樟树都适应寒冷环境
C:樟树比枫树更适应环境 D:这是樟树和枫树在进行竞争
3、下列有关物种灭绝原因的描述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冰川的作用 B:产生了变异 C:食物缺乏 D: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4:、达尔文认为生物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遗传和变异 B:适者生存 C :过度繁殖 D:捕食
5、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6、判断:(1)、环境改变,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2)、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变异是不定向的
(4)、变异是定向的
(5)、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新生物类型
我们这一节学的是《生物进化的学说》
已知参考答案是:1、B 2、B 3、D 4、C 5、D 6、√ √ × √ ×
以上仅为参考,所以回答时请说明原因,为什么.
1.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说的是生物都存在着过度繁殖的现象,并没有讲到谁适应谁不适应的问题,所以B错
2.B,这两种树都适应环境,所以才能生存下去,只不过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而已,枫树由于树叶大,冬季不容易保持水分,因此落叶以保护自身,樟树树叶呈针状,能保持水分,因此冬季长青
3.D,无论是冰川,还是食物短缺都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期间,许多生物由于不能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因此灭绝,但仍有生物适应环境,生存下来,才有现在千姿百态的世界
4.C,由于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导致食物和空间短缺,生物为了生存各显神通,引起生物的生存斗争.
5.D,花和昆虫属于不同的物种,所以A,C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
6.1.错,环境改变,生物不是产生适应性的变异,而是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其中绝大多数不适应环境而灭绝,剩下能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了环境变化的
6.2.对,不用多解释,不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不起作用
6.3.对,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当然,人工的基因重组不属于这个范畴
6.4.错,与第三小题刚好相反
6.5.错,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可以产生很多亚种,例如,虎有东北虎,华南虎等,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这些都不是新的物种,而是亚种.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要达到生殖隔离的情况,才算是产生了新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