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急求三毛写过的有关周庄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9 01:28:43
急求三毛写过的有关周庄的文章
秋雨·周庄·三毛 (上) 凌晨6点起床,不为别的,只为在黎明的天幕下细细打量周庄醒来时的朦松睡眼,去体味被秋雨涤荡尽昨日尘世风土,沉淀了游人遗留的喧嚣之后的周庄,该有什么样的韵致和风骨.
  昨日安睡的地方是云海度假村,度假村的后院是白蚬湖,晨起从后院走过,专为看这一望无垠的湖面,看碧波荡漾,看围鱼的纱网和木桩立在湖里给远处湖面增添的几许迷朦.而院内的北面则是云海塔,站在塔上极目远望,可以将周庄的景色尽收眼底.
  有轮船在远处行驶,划开的湖面掀起的波浪拍打着堤岸.在白蚬湖的碧波荡漾中,依稀可以感觉到湖天一色的远方有迷朦的薄雾漫来.沿着湖岸向前走,周庄舫静静地停泊在湖里,没有了夜晚的灿烂辉煌,但那古朴典雅的韵味却展示无遗.我静静地站在周庄舫外的长廊上,回忆着昨夜看到的周庄舫,那彩灯高悬勾画出的典雅轮廓,那富丽堂皇的大厅,那大厅的顶壁富有中国韵味的花灯,那在此召开的2001年APEC会议预备会议的场景,一一在我眼前流过,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以周庄舫的形态在这里友好地与世界接轨.
  走过一座水泥小桥,走出了云海度假村,路边有守候的三轮车驾驶员在问我是不是要乘车,我微笑着摇头拒绝,在这现代化的大道上漫步,看新周庄人新的一天是如何开始的且不也有情趣.
  周庄的新城街道也还算宽,路边已有不少的行人,三三两两的人力三轮从身边不断驶过,路的两边有不少的小商贩,看到有卖鱼的、卖龙虾的等.在街旁集贸市场,进进出出的人流堵塞着大门,可以看到手里拿着菜的周庄人,也有商贩在不断进入.从集贸市场里传来的声音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但那叫卖、论价的声音汇聚成了喧嚣的杂音,突然,我有了想远离的感觉,我怕这尘俗的生活气息被我带进了古镇,纷扰了我的心境.于是拦了一辆人力三轮车飞驰而去.上车前我首先问价,人力车驾驶员用好听的吴语说道:三元.于是我放胆上车而行.上车前问价到不是害怕有多贵,只是不希望坐坐车之后听到一个天文数字,平地里闹出一些风波来,这样的事件在别的旅游景点是时有耳闻的.
  车停古牌楼前,举步就进入了富有江南水乡风韵的古镇,仿佛逐渐进入另外的世界一般.回首望,那写着“唐风孑遗”四个大字的古牌楼和不远处的全福塔构成了步入周庄的第一道景色.向前可以看到一块照壁石,古色古香,旁边有立着中国文联创作基地的石碑,在告诉原来的游人,这里是文化人的福地,是创造文化的一块风水宝地.
  而路左可以看到销售由周庄富豪沈万山创立的万山蹄膀“专卖店”居然有三家之多,这打着万山蹄膀(正宗)的商铺,有两家已经开了门,一家还关着.不过看到这现象的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难道一家公司会在一个地方接着开三家铺面吗?不过,尽管困惑,我没有去求解这个问题,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谜吧.
                  二
  清晨的周庄古镇,静谧中附和着几分安详,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地度步.在昨夜秋雨的荡涤之后,石板和石块铺置的路面还有微微的湿润,我亦想起昨日因为下雨在路边商店购买的拖鞋,而进入古镇后又看到的漂亮的木屐,后悔没有买一双,让木屐的踢沓在长巷中响起.而今凌晨十分,那卖木屐的小店还没有开门,我只好依旧穿着塑料的拖鞋悠闲地在小街上游转.
  漫步在温润静谧的小河边,听不到昨日的导游喇叭声,也没有踢踢哒哒拥挤嘈杂的脚步声,也没有游人高高低低的喧哗,更没有一个个不好看的后脑勺,遮住了风景、掩住了风韵的游动雨伞大阵.偶尔,可以看到几位游人在对着各种景色拍照,我知道他们大多也是昨夜住宿周庄的旅者,一样的渴望感受宁静周庄的有心人.
  流传世界的“天元地方”的双桥,已经不是昨日的拥挤和吵闹,没有了烦躁的心情,双桥将迷人的风韵尽情地展示在屈指可数的几位游客的眼前.桥下的北市河静静地流淌着,在没有下雨的时候,世德桥那圆弧型的桥拱、桥身与投影在河里倒影构成一把非常漂亮的钥匙,圆圆的桥孔将写意的天地圆融阐释给每个过往的行人听.再看那方桥,由那永安桥合着长方形的桥孔与圆桥相接,构成的真的是一把钥匙在开着一把锁的写意水墨画.而要真正地感受到这打开心结的钥匙桥与天圆地方的禅机,只有在这静谧的黎明十分,当你穿过城隍埭街那窄窄的小巷到达河边,安详地坐在那石阶上时,你才可以真切地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心灵感受到双桥所蕴涵的文化意韵的.
  突然,在我凝视着双桥的视线里有古镇晨起的人走过,在这船娘轻盈的脚步后面,居然还有一条大黄狗跟着.刹那间,漫步桥上的那人、那狗,北市街上碧绿的树、七彩的双桥、桥下微微荡漾的碧波……,静默的水墨图画突然活了.
  双桥有了动感,突然有了灵动的活力.
  双桥活了.
  沿着北街南走,隔河望去,河对岸的太平桥斜跨在横向流动的后港河上,桥的北岸是几幢错落有致的民居,南岸是高高伫立的三元楼,青青的屋瓦,漂亮的飞檐瓦当、二楼上四周屋檐下高悬的红色灯笼、以及还没有拉起来的竹帘,又是另外一种别致的水乡风韵.
  如果那些在喧闹拥挤时刻走过双桥、走过周庄的旅者,在失望的心境中能够看到这黎明十分的双桥秋雨图,这太平桥的安详,我想,大约是不会遗憾来周庄找寻远古家园的梦想了.
  古镇的早晨,炊烟在小河的上空也开始弥漫起来了,一些居住在古镇里的家庭开始用木柴生火做饭.袅袅的炊烟给静寂的古镇增添了几分诗一般的意境.小街上的铺面也一间接一间地开始打开.在小河边的石阶上,可以看到洗衣的女子,站在石阶上搓揉着衣服,偶尔有捣衣声透过河边绿树的倒影在小河的上空响起.
  古镇从昨夜的沉睡中终于开始甦醒.
  在一条小巷里,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烧着开水,一位中年的男子冲她叫了两个字:“妈妈”,声音是那么的轻柔,充满了感情,不失吴浓软语的特色,而这叠字的“妈妈”比目前大多数人只会叫的单字“妈”多了更多的亲情和柔情.而当我听到这两个字时刹那间不由痴了,现代的中国,能这么真切地叫出“妈妈”来的已经不多了,我们更多听到的只叫一个字的“妈”,而有一些中年人却已经逐渐忘记了对自己母亲的呼唤了.
  傻傻地站在河边这对母子俩的厨房外的街上,尽管我听不懂他们后面的对话,但就这两个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幽幽怀想.我想起了今年的北京,在母亲节这个节日上,有关单位专门在街上为宣传母亲节进行的这样一个活动:就是在公共场所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出两个字:“妈妈”,很多的中年男女们站在街上,憋红了脸最终也没有叫出来的比比皆是,当一位中年妇女面对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终于喊出了心底的呼唤时,“妈妈”这两个字居然让那位母亲泪流满面,等这么一声呼唤,这位母亲从孩子20岁起居然已经等了整整三十年了.而在这里,古朴的小镇,这声呼唤却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优美动听、摄人心魄.
  走过张厅门前,门还关着,还不是迎接游客的时候,紧闭的大门好像在说着什么,门前的灯笼虽还鲜艳,但已有陈旧的气息,也许,超负的旅者已经让周庄的管理者有些疲于奔命了.我拍下了这紧闭的、却也安静的大门,这片刻的静宁或许就是这古老的宅院休养生息的美好时刻吧.
  富安桥、梯云桥、兴隆桥,后港河、南北市河、中市河……一一被我的相机偷走了.在尽情体味着这周庄宁静中的美丽时,天空突然又开始下起了雨,看到雨滴在小河里欢快地跳舞的场景,我不由又打开了相机,继续找寻着周庄的秋雨秋韵.
  今晨的雨中,不仅有我在撑开着那淡淡天蓝的油纸伞,独自走进了周庄寂寥的雨巷,还可以看到雨中漫步的三两个游人,他们的手里大多也都拿着相机,在留存着周庄的美丽.
  在雨巷里,在拱桥上,不时会遇到一、二对恋人般的男女,依偎在一把伞下,甜甜蜜蜜地走着,对于他们来说,仿佛这秋雨就是最动听的爱情恋曲.
  我在想,他们也该是昨日夜宿周庄的了.昨日七夕,他们该在这周庄哪一座小桥上听牛郎织女的爱情夜话呢?也许该是那“摇呀摇的外婆桥”吧……
  站在拱曲的富安桥上,看秋雨在南北市河里舞蹈,突然发现,今晨的秋雨,突然有了变化的节律,一会儿是密密麻麻的大雨点,一会儿是稀稀簌簌的细雨,落在小河里一会儿是欢快的圆舞曲,一会儿又是抒情的布鲁斯.听着秋雨敲打着屋顶上的瓦,就像滴滴答答的鼓点在敲响.这优美的韵律难道是上苍赐予的,是专门表演给这些寻梦周庄的有心人欣赏的吗?
  看着檐雨在幽长的小巷上空滴落,撑着油布雨伞漫步在幽长小巷中的我,想着昨日寂寥的七夕,想起渴望可以买到一束花,送给见到的第一位姑娘的一个小小愿望,想起那最终也只有寂寞听着小河流淌的云那落寞的心境.
  而今晨,在这清晨幽静的雨中呀,漫步的小巷该是那戴望舒的《雨巷》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是呀,我多么地想,在哪条小巷里,能够找到那结着淡淡愁怨的丁香姑娘,读懂她那凄婉迷茫的目光,消散她那丁香般的惆怅,将那丁香一样的芬芳在心里细细地收藏……
                 三
  我撑着雨伞,漫步在雨中,彷徨在雨中……,在城隍埭和北街之间转了几个来回,唯一不敢踏上的就是那去向三毛茶楼的贞丰街,好几次在中市街度步也不敢过去,一直犹豫是否去茶楼.害怕去太早茶楼没有开门,害怕去了,找不到当年在这茶楼聆听《橄榄树》的悠悠情怀,使漂泊的云那想重寻三毛之梦的心境不能实现.
  秋日的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而此时我的心也一会是雨,一会儿是晴.最后那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愿望,走过斜风细雨的长巷,走进了三毛茶楼.
  进得茶楼,看到靠窗的桌前坐着一位女子,在窗外逆光照射下只有模糊的影像,心中一惊,难道还有比我还要早的寻梦人吗?
  还没有细细大量这位比我还早的寻梦人,这时候在右边的窗前,一位戴着眼睛的男子站了起来,微笑着向我走来,招呼着我.我一看,知道这是3年前见过的三毛茶楼楼主张寄寒,也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张寄寒.
  我赶紧也向他微笑着说大招呼,楼主,还记得两年前吗,2000年的冬天呢,我来这里,正遇你已关门,只剩最后的一块门板还没有上,我肯请你让我上楼去看看,最后我的虔诚打动了你,才让我上楼的,后来也是我的虔诚让你和老板娘才同意不关门,让我喝茶,与你聊天的,张楼主想了一会说,我想起来了,那天你是三个人,那种情景下的故事怎么会忘呢.
  看楼主想起了往事,我说我先上楼去看看,楼主挥手说,你上去吧.其实,我进到这三毛茶楼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去找寻2000年我在留言薄上的留言,我以为那些留言薄还在楼上,所以就先上楼去了.仔细找来找不到当年的留言薄,问茶楼的一位长着大大的两个酒窝的女服务员,她告诉我过去的都在楼下.我知道留言薄可以找到时,我才静下心来,细细地打大量着我两年前来寻访过的茶楼.那挂在木柱上的留言薄厚厚的好几本,全是2002年之后的,每本基本上都写满了游客的留言,横梁上挂着的“江南第一茶楼”的横幅其墨迹已经很淡,映满了岁月的风尘.
  下楼后,我告诉楼主,我要找过去的留言,边说话边走到一张木桌前.
  那年轻的女孩走过来问我:你要喝什么茶,我笑笑答道:当然是阿婆茶喽.
  在我正准备入坐时,那位坐在窗边的女子向我问开了话:你从哪里来?我回头一看,才发现是坐在窗边那位女性在与我打招呼,我赶紧回道:青岛,这位女士一听,微微一乐,说道:我也是青岛来的.是么,因为从一个地方来便有了自然的一种亲切.
  这时候我才稍微仔细地看了看这位比我早来的寻梦人.原来是一位中年女性,亲切随和、端庄优雅.交谈中知道,她是来这里学双面绣的,过去学摄影的,出过自己的影集,现在是北京好几家公司的老板.为在京城的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详领地,跑这里来学刺绣了,这样在北京时,在逃避烦杂的日常事务的时候,可以安静地用刺绣来平静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找寻心灵安详的方法,我是云游四海,去感受大自然的静宁,而这位女士却选择了刺绣.比我高明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我才是一个小隐的小角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