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如何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15 07:58:41
如何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机制:
目前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通过初染和媒染操作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且分子交联度紧密,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在加上它基本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度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只类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时即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第四步:沙黄复染,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1.鉴别细菌
2.选择药物
3.与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两者的致病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