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3 06:40:13
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与近期我国作物育种的公关研究任务相结合
抗病育种的历史证明,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防治农作物病害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长期以来,抗病育种主要使用了小种专化抗病性,由于病源菌生理小种变异,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现象愈益突出,大大缩短了抗病品种使用年限,甚至品种抗性丧失的速度超过了育种速度,这是理论和实践上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许多学者认为,解决此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尽快改变抗源单一化和品种单一化的局面.加快推广利用不同的高效抗病基因,逐步实现抗病基因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减缓优势毒性菌系的繁殖速率,减少越夏菌源和外来菌源,尽量减少病害流行造成的损失.
(2)注重多个高效基因的累加及多系品种的培育.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应是培育持久抗性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单基因控制的抗性极易丢失,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抗性一般较为稳定持久.借助分子标记等新技术,培育抗谱上互补性较强的多系品种应用于大田,也可大大控制新的优势小种在某一地区的流行及扩展.
(3)加强低感和慢粉抗性品种的利用 对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应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免疫、高抗品种,低感.慢粉和耐病品种也值得推广利用.据段双科等(1999)在陕西八年的观察研究,认为淮阴894、阿勃等属低感、慢粉品种,具有非小种专化抗性的特征,抗病性持久稳定.从病菌---寄主群体互作的观点出发,慢粉抗性趋于稳定化选择的方向.因此可保持自然界病菌群体相对稳定,从而延长品种的抗性寿命.
(4)进一步挖掘抗性较好的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及其近缘种属所含有效抗病基因.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新手段将它们导入生产品种中,从而拓宽小麦抗源,培育更加持久而又稳定的抗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