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3:28:39
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问题
1.1912--1928年间,北洋政府的更迭情况?
2.南京十年期间,国民党政权对内的政策是什么样的?
3.结合史实,分析抗战的历史意义?
4.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1 1912--1928年间,北洋政府的更迭情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我可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来的.可能存在疏忽,见谅)
1912年3月13日 唐绍仪受命组阁
阁员如下:
外交总长:陆征祥(胡惟德暂署)
内务总长:赵秉钧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熊希龄
司法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王正廷暂署)
交通总长:唐绍仪兼署后有施肇基代理
6月27日唐去职
1912年6月27日袁世凯提名陆征祥组阁即“超然内阁”
7月29日阁员敲定如下:
内务总长:赵秉钧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周学熙
司法总长:许世英
教育总长:范源濂
农林总长:陈振先
工商总长:刘揆一
交通总长:朱启钤
9月22日陆辞职
1912年8月20日赵秉钧代理总理
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凯给赵“15日假” 段祺瑞代理总理,即“战时内阁”
1913年8月熊希龄受命组阁,即“第一流人才内阁”
9月11日袁世凯提交内阁名单如下:
内务总长:朱启钤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熊希龄兼署
司法总长:梁启超
教育总长:汪大燮
农林总长:陈振先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周自齐
外交总长:孙宝琦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就任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1914年2月熊希龄内阁解散
1914年北洋政府废止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徐世昌任国务卿,成员如下:
内务:朱启钤
陆军: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
海军:刘冠雄
财政:周自齐(1915年4 月改周学熙)
司法:章宗祥
教育:汤化龙(1915年改张一 麟 )`
农商:张謇(1915年改周自齐)
交通:梁敦彦
外交:孙宝琦(1915年1月,改陆征祥)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正式登上中华帝国皇帝的宝座,于民国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
1916年3月22日 政事堂宣布恢复中华民国
1916年4月21日袁世凯恢复内阁制
1916年6月6日内阁宣告“黎元洪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为内阁总理
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组阁,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许世英
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
海军总长:程壁光
财政总长;陈锦涛
司法总长:张耀曾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张国淦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汪大燮
外交总长:唐绍仪
1916年10月31日国会正式选举冯国璋为副大总统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辞职出走
3月6日段祺瑞复出
1917年5月23日总统府免除段祺瑞职务
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国务总理,后遭免除,黎元洪又将国务总理一职交于前清遗臣李经羲
1917年6月3日张勋入京
6月24日李经羲正式组阁,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许世英
陆军总长:王士珍
海军总长:萨镇冰
财政总长;李经羲兼署
司法总长:任江庸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李盛铎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龙建章
1917年7月1日清室复辟,国号中华帝国,是年为宣统九年,特设内阁议政大臣,具体人员如下:
阁丞:万绳拭 胡嗣瑗
内阁议政大臣:张勋 王士珍 张镇芳 陈宝琛 梁敦彦 刘廷琛 袁大化 张镇芳
外务部尚书:梁敦彦
度支部尚书:张镇芳
参谋部尚书:王士珍
陆军部尚书:雷震春
民政部尚书:朱家宝
弼德院正副院长:徐世昌 康有为
1917年7月12日复辟拉下帷幕
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经羲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一周后冯国璋发布了代理大总统的就职通电
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内阁人员,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汤化龙
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梁启超(兼盐务署督办)
司法总长:林长民
教育总长:范源濂
农商总长:张国淦(兼全国水利总裁)
交通总长:曹汝霖
外交总长:汪大燮
8月6日冯国璋通电就任代理大总统
1917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
成员如下:
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
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
外交:伍廷芳
财政:唐绍仪
陆军:张开儒
海军:程璧光
内政:孙洪伊
交通:胡汉民
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
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
1917年11月19日冯国璋准予段祺瑞辞职,同时下令以汪大燮暂时代理国务总理,10天后汪大燮辞职,冯国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同时任命新内阁成员,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财政总长
陆军总长:王士珍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王克敏
司法总长:江庸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田文烈
交通总长:曹汝霖
参谋总长:荫昌
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称病请假,冯国璋以钱能训代理国务总理,
3月9日王士珍化装出逃,至此王士珍内阁解散
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为内阁总理,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钱能训
陆军总长:段芝贵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曹汝霖(兼署交通总长)
司法总长:朱深
教育总长:傅增湘
农商总长:田文烈
外交总长:陆征祥
1918年9月4 日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第二届正式大总统,即“文治总统”
10月10日徐世昌就职,并准予段祺瑞辞职,特任钱能训暂行代理国务总理
12月14日18 日新国会以优势通过了“钱能训就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案
(1)唐绍仪内阁(1912.3.13-6.29)
总 理:唐绍仪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熊希龄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王宠惠
教育部:蔡元培 农林部:宋教仁
工商部:陈其美(未就) 交通部:唐绍仪(兼).施肇基(4.8)
参谋部:黄 兴(未就).徐绍桢(未就)

(2)陆徵祥内阁(1912.6.29-9.22)
总 理:陆徵祥
外交部:陆徵祥(兼).梁如浩(9.16)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熊希龄.周学熙(7.26)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王宠惠.许世英(7.26)
教育部:蔡元培.范源濂(7.26) 农林部:宋教仁.陈振先(7.26)
工商部:陈其美.刘揆一(8.2) 交通部:刘冠雄(代).朱启钤(7.26)
参谋部:黎元洪

(3)赵秉钧内阁(1912.9.25-1913.7.16)
总 理:赵秉钧
外交部:梁如浩.陆徵祥(11.15)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
教育部:范源濂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刘揆一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4)段祺瑞临时内阁(1913.7.19-7.31)
总 理:段祺瑞(兼)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王治馨(代)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
教育部:董鸿炜(代)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刘揆一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5)熊希龄内阁(1913.7.31-1914.2.12)
总 理:熊希龄
外交部:陆徵祥.孙宝崎(9.11) 内务部:王治馨(代).朱启钤(9.11)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梁启超(9.11)
教育部:董鸿炜(代).汪大燮(9.1)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向瑞琨(代).张 謇(9.11) 交通部:朱启钤.周自齐(9.11)
参谋部:黎元洪
注:1913.12.24,农林和工商两部合为农商部.

(6)孙宝崎临时内阁(1914.2.12-5.1)
总 理:孙宝崎(代)
外交部:孙宝崎 内务部:朱启钤
财政部:周自齐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梁启超.章宗祥(2.20)
教育部:汪大燮.严 修(2.20) 农商部:张 謇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7)徐世昌内阁(1914.5.1-1916.4.22)
国务卿:徐世昌
外交部:孙宝崎.陆徵祥(1.27) 内务部:朱启钤
财政部:周自齐.周学熙(4.27) 陆军部:段祺瑞.王士珍(8.29)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汤化龙.张一麟(10.5) 农商部:张 謇.周自齐(4.27)
交通部:梁敦彦 参谋部:黎元洪.段祺瑞(3.23)

(8)段祺瑞内阁(1916.6.29-1917.5.23)
国务卿:段祺瑞
总 理:段祺瑞(1916.4.21政事堂改组,5.8国务卿复称总理.)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朱启钤.王揖唐(4.23)
财政部:周学熙.孙宝崎(4.23).陈锦涛(6.23) 陆军部:王士珍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张一麟.张国淦(4.23) 农商部:周自齐.金邦平(4.23)
交通部:梁敦彦.曹汝霖(4.23) 参谋部:王士珍

(9)段祺瑞内阁(1916.6.29-1917.5.23)
总 理:段祺瑞
外交部:曹汝霖.唐绍仪(6.30).伍廷芳(11.13) 内务部:王揖唐.许世英(6.30).孙洪伊(7.12)
财政部:陈锦涛.李经羲(5.2)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程璧光(6.30) 司法部:章宗祥.张耀曾(6.30)
教育部:张国淦.孙洪伊(6.30).范源濂(7.12) 农商部:章宗祥.谷钟秀(7.31)
交通部:曹汝霖.汪大燮(6.30).许世英(7.12) 参谋部:王士珍
2.南京十年期间,国民党政权对内的政策
反共 反人命的政策

3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4
他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刚好与共产党胜利相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