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焚书 李贽著- 卷三、杂述---战国论 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3 04:31:02
予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
  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
  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
  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
  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
  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
  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
  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
  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
  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末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
  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
  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
  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麻烦老师帮我翻译一下 最好是全部有助于理解 加粗的请一定要翻译。谢谢老师!
解题思路: 老师的题,姑且答这一次吧
解题过程:
我读《战国策》,知道刘向见识鄙陋。春秋以后是战国时期。既然是战国的时候,那么自然有战国的谋策。大约是和世道推移,当时的世道一定那样。这样看来不是可以用春秋时的统治手段可以治理的是很明确的了。更何况用三王时期的统治手段了。五霸是春秋时的事情。为什么五霸可以在春秋时期独自盛行呢?大约是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天子不能控制礼乐征伐的权力,来号令诸侯,所以诸侯有不遵守政令的,方伯、连帅带领着诸侯来征讨他们,一起尊崇天子来使同盟同心协力,之后天下的形势有合成一体。这就好像父母卧病在床不能做事,一些小人阴谋竞争,没有人可以禁止阻挡,其中有些贤德的子弟自己做家庭的管事人,就起身自己担任父母的责任了。所以名义上是兄弟,而实际上父母一样。虽然好像是侵夺了父母的权力,但实际上是父母依靠他们而安身,兄弟们依靠他们而和谐,左右奴仆这些人依靠他们而立身,那么他们对这个家庭的功劳就很大了。管仲做桓公的宰相,就是所说的第一个担任这项工作的人。之后五霸接连兴起,彼此称雄,辅佐周王室,来保护大周朝。百足之虫迟迟不死一直延续了二百四十年的原因,功劳都要归功于管仲、五霸的力量。诸侯又不能做五霸的,所以有的志向就是吞并周朝,心中妄图统一,就好像齐宣王想做的那样啊。晋国分为三个,吕氏变成田氏,诸侯也不能更正。那么怎么不就变成战国而从千里之外招来策士呢?那时的形势不变成统一,所以不能制止。
刘翔在西汉末期,感受到西汉皇室将要毁灭。只知道羡慕三王时期的强盛,却不知道战国的时宜,他的见解本来就已经错了。那些像鲍氏吴氏生在宋元之末见识满胸、仁义满耳,小小的褒贬,又何足提及呢?到曾子本来自负不少啊,都说他的文章本于六经呀,竟然讥笑刘向自信不足,把异端邪说当成正确的见解,那么他们也不知道六经是什么,却只是偷偷地用自己的褒贬来评价当时,那么他看鲍和吴也是鲁卫的人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