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颛顼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4:18:59
颛顼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3.html?wtp=tt
  颛顼:远古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人物简介】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据《淮南子.时则训》载:“北方之极,颛顼、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真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
  《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颛顼部落共传20世,35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500年.
  【生平简介】
  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传说活到98岁,在位78年.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外广阳里(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死后又化为半人半鱼的“鱼妇”.他幼年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国”游玩,10岁时就帮助治理国政.20岁时当了首领.当时,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依然敬奉他们的巫教,崇拜鬼神.颛顼袭位后,下令禁绝巫教,要九黎族遵从黄帝族的教化.他又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
  颛顼是高阳氏.在高阳氏的部落里面还有八个有名的氏族.这八个有名的氏族是:苍舒、大临、庭坚、仲容、叔达等,其中庭坚这个部落一直存在,并且直至春秋时代仍同皋陶并祀依照古代“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传统,颛顼也属于夷人的一个分支系统.颛顼活动的地方在卫(今河南濮阳),后来因为受到蚩尤战败的影响南迁至郑(今河南新郑).
  【不合理的事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完全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颛顼和共工氏】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鬼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中国的第一首“国歌”.
  据史载,这首歌的名字为《承云》,其基本创作方法是:命乐官飞龙氏融汇中国八个大区域的流行乐曲“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阖阖风”、“不周风”、“广莫风”的风格特点,创作成“圭水之曲”,主题是“召气而生物”,然后铸成铜质乐钟,作“五基六英之乐”,名为《承云》,用来在“万国诸侯”到国都开大会时“享上帝,朝诸侯”.
  【颛顼遗都】
  一.颛顼为黄帝之孙
  史载,颛顼帝本姓姬,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带),实居穷桑,七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十岁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都于帝丘(今濮阳县西南).在位78年,寿98岁,号为高阳氏,列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等.帝喾是颛顼的族侄,15岁帮助颛顼治理天下,30岁登帝位,其在位期间严以律己,是一位万民诚服的帝王.
  二.颛顼是传说中的神化人物
  颛顼是传说中的神化人物,他有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辖区非常大.据《淮南子.时则训》载:“北方之极,颛顼、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真实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
  传说中,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后就决心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不分胜败.颛顼便上天求女娲神帮忙.女娲借来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从此这里有山有水,林茂粮丰,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颛顼在当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可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沈下水去,随后,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颛顼历】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 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颛顼历》有两大特点: 一是其时秦政权尚僻处于雍州,不与诸侯各国交往.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视秦国,所以它实行的历法,直到秦统一天下后才推行全国.但又汉行秦历,才使《颛顼历》一跃而奉为历法“正统”.二其时古四分历理论已非常成熟,所谓《颛顼历》,只不过是月建有差,历策却仍是一个师傅下山的“畴人” 用古四分历方法拟订的.由于前367年夏历十一月初一日干支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历推步而出,而《颛顼历》历家又称之为“乙卯元”可知,《颛顼历》不过是“古四分历”或迳是《殷历》的一支而已.关于此两历关系中的“正统”问题,实在是要与历史的看法来个“否定之否定”.
  【神话中的颛顼】
  神话中的颛顼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他认为人神有别,所以让人把天地分开,于是神仙们再也不管凡间疾苦.他喜欢听猪笼婆敲肚皮,变命猪龙婆天天敲给他听.他还有几个儿子女儿,但都不是什么好人.
  他也是从侧面上反映出暴君的下场,最后逃到河里,变成了鱼妇,半鱼半人
  颛顼墓
  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商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 颛顼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 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