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1 07:22:43
北大荒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
北大荒变北大仓
这里曾是千古荒原,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从1947年至今,有数百万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怀抱!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
60年来,黑龙江垦区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2006年黑龙江垦区粮豆总产仍达226.4亿斤,同比增长10.4%;商品粮首次突破200亿斤,同比增长10.9%.据了解,目前垦区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加快了垦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7月下旬,记者来到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八五二农场第四管理区二作业站,与正在稻田里忙活的副站长艾宏伟攀谈起来.他所承包的200亩水稻高产攻关田就是眼前的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地号.他告诉记者,从育苗、播种、摆栽到施肥都是按照年初的设计方案实施的.从立在田边的设计方案上,记者看到,他们对水稻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会发生的任何状况都作了预测和解决方案.这种由八五二农场首先提出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的田间作业方式,已经在全垦区推开,实现了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全过程超前设计,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预算成本,设计产出,锁定利润.
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垦区集中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在保护性耕作、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了200个现代农机示范区,实施以大马力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精准农业.这些现代农业机械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六项作业,使垦区的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末,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72.3万千瓦,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国50多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初级农业机械化向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过渡.
在有全国最大家庭农场之称的八五四农场崔永龙的地号上,几辆大马力收割机正行驶其间,所过之处,是收割的整整齐齐的麦梗.掩饰不住丰收带来的喜悦,崔永龙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几台机器都是他自己购置的,仅那一套美国凯斯2388收割(脱粒)机就二百多万元,而且,驾驶员可以在带有空调全封闭的驾驶室里西装革履地完成所有操作.
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黑龙江垦区目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达35.4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劳均创农业增加值3.2万元,职均收入达到13961元.黑龙江垦区用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粮食,其中商品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际间可调配粮食的四分之一.
黑龙江垦区104个农场遍布龙江大地,分属9个农垦分局统辖.如今,这九支“方面军”因地制宜,你产“米”我养“牛”,以特色求生存,以产业谋发展,北大荒牛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薯业等一批龙头产业集团应运而生,黑龙江垦区“一局一品”的产业布局就此形成.
花园式的工厂,现代化的厂区,这是记者走进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时,头脑中闪现出的词汇.办公室主任张树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已由纯粹的大豆加工发展到了大豆的精深加工.”
黑龙江垦区的工业,是伴随着农场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场初期,垦区工业大多以“小粮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酿酒、小乳粉”为主体,场场办工业,场场皆“五小”,这些小而散的农产品加工业难以承担起牵动垦区经济转型的重任.2000年开始,黑龙江农垦总局将产业整合重新布局作为突破口,树起了一批设备精良、牵动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九三油脂集团利用大连的原料优势和内外贸优势、天津的京津唐市场优势和广西的港口优势,相继在大连、天津、广西防城港各建一处年加工150万吨大豆的控股公司,一举跻身全国大型企业500强,名列世界同行业第三位;投资1.9亿元的北大荒牛业1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从2005年4月末动工兴建到当年建成投产,仅用了150天,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认证,当年走出国门的同类企业新速度.北大荒薯业,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就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当年还实现出口3000吨;北大荒米业对垦区的米业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形成合力,现已拥有国际领先的精米生产线58条,年可加工水稻265万吨,年产精制米170万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
据了解,黑龙江垦区企业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以上.2000年以来,垦区共开工建设52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61.3亿元,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相继投产,提升了企业的产业层次.如今的北大荒,彻底告别了原字号农产品.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拥有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在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
60年前,当十万转业官兵踏上北大荒这片亘古荒原的时候,马架子和地窨子是这些英雄将士们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后,140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镶嵌在北大荒5.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走过风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在八五七农场生活了40多年的第七管理区农场职工曹连龙亲身见证着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城镇发展成今天这样交通发达、镇容整洁.“十几年前,一到下雨天,土路都变成了泥路,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而现在,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通往连部平整的水泥路面,路两边绿意盎然的松柏,和整齐划一的别墅小区.在八五○农场,当记者徜徉于莲花池边,感受盛夏时节绿树成荫带来的惬意,也同时感受着农场职工住进造型迥异的别墅群的兴奋心情……看在眼里的这一切,让记者不能不感叹60年带给这里的巨大变化.
黑龙江垦区以建设北方园林生态型城镇群为目标,对农垦城镇的规模、布局、功能重新定位,着力建设5个人口在10万人左右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小型城市;50个人口在1万人左右省内一流、高标准的现代化小城镇;500个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具有垦区特色的服务于现代农业的管理区,形成以分局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农场重点城镇为骨干,辐射带动管理区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布局.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围绕着环城区域屏障化、主干道路园林化、公共社区花园化、生活园区绿荫化的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绿一地,建一区绿一片,筑一路绿一线.九三农垦城在城区周围形成了百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带,宝泉岭农垦城将城区所有街道全部栽上绿化树.据了解,“十五”期间,黑龙江垦区新建、扩建公园56个.新建了较大的九三农垦城40公顷公园、建三江农垦城10公顷公园、红兴隆农垦城22公顷公园等.利用自然条件,建成了八五九、八五六、海林、嫩江等农场和宝泉岭尚志公园等一批水上公园.
北大仓变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位于我国东北的“北大仓”是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初垦时黑土层深达0.6-1米,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痛心地说:“现在每年流失的黑土表层达0.5-1厘米,而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黑土区将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
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潘树森介绍,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黑龙江全省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现已高达8000万亩.目前,已有1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
在水土流失较重的宾县平坊镇,记者见到一条大侵蚀沟蜿蜒“趴”在山上.人站在沟边,望着下面5米多深积雪未消的沟底,感觉脚下的土随时可能塌进去.宾县水务局干部张润儒说:“这条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越冲越大,现已‘长成’长300多米、最宽处20米的大沟了.”
黑土的大量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同时也引发了生态问题.由于泥沙下泄,黑龙江省的许多水库已由刚建成时的“碗”形变成了现在的“碟”形,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河床也因此比50年前高了30-50厘米.专家指出,如果耕地表层黑土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粘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极低,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
黑龙江省科学院副院长郭春景说:“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已经破坏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北大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很可能会危及我国长远的粮食安全.”
目前,黑土的大量流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黑龙江省水利部门已经采取措施遏止部分县市水土流失状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力量有限,黑土地边治理边流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专家呼吁,治理水土流失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如果各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在治理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
这里曾是千古荒原,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从1947年至今,有数百万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怀抱!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
60年来,黑龙江垦区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2006年黑龙江垦区粮豆总产仍达226.4亿斤,同比增长10.4%;商品粮首次突破200亿斤,同比增长10.9%.据了解,目前垦区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加快了垦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7月下旬,记者来到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八五二农场第四管理区二作业站,与正在稻田里忙活的副站长艾宏伟攀谈起来.他所承包的200亩水稻高产攻关田就是眼前的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地号.他告诉记者,从育苗、播种、摆栽到施肥都是按照年初的设计方案实施的.从立在田边的设计方案上,记者看到,他们对水稻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会发生的任何状况都作了预测和解决方案.这种由八五二农场首先提出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的田间作业方式,已经在全垦区推开,实现了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全过程超前设计,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预算成本,设计产出,锁定利润.
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垦区集中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在保护性耕作、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了200个现代农机示范区,实施以大马力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精准农业.这些现代农业机械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六项作业,使垦区的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末,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72.3万千瓦,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国50多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初级农业机械化向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过渡.
在有全国最大家庭农场之称的八五四农场崔永龙的地号上,几辆大马力收割机正行驶其间,所过之处,是收割的整整齐齐的麦梗.掩饰不住丰收带来的喜悦,崔永龙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几台机器都是他自己购置的,仅那一套美国凯斯2388收割(脱粒)机就二百多万元,而且,驾驶员可以在带有空调全封闭的驾驶室里西装革履地完成所有操作.
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黑龙江垦区目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达35.4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劳均创农业增加值3.2万元,职均收入达到13961元.黑龙江垦区用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粮食,其中商品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际间可调配粮食的四分之一.
黑龙江垦区104个农场遍布龙江大地,分属9个农垦分局统辖.如今,这九支“方面军”因地制宜,你产“米”我养“牛”,以特色求生存,以产业谋发展,北大荒牛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薯业等一批龙头产业集团应运而生,黑龙江垦区“一局一品”的产业布局就此形成.
花园式的工厂,现代化的厂区,这是记者走进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时,头脑中闪现出的词汇.办公室主任张树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已由纯粹的大豆加工发展到了大豆的精深加工.”
黑龙江垦区的工业,是伴随着农场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场初期,垦区工业大多以“小粮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酿酒、小乳粉”为主体,场场办工业,场场皆“五小”,这些小而散的农产品加工业难以承担起牵动垦区经济转型的重任.2000年开始,黑龙江农垦总局将产业整合重新布局作为突破口,树起了一批设备精良、牵动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九三油脂集团利用大连的原料优势和内外贸优势、天津的京津唐市场优势和广西的港口优势,相继在大连、天津、广西防城港各建一处年加工150万吨大豆的控股公司,一举跻身全国大型企业500强,名列世界同行业第三位;投资1.9亿元的北大荒牛业1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从2005年4月末动工兴建到当年建成投产,仅用了150天,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认证,当年走出国门的同类企业新速度.北大荒薯业,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就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当年还实现出口3000吨;北大荒米业对垦区的米业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形成合力,现已拥有国际领先的精米生产线58条,年可加工水稻265万吨,年产精制米170万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
据了解,黑龙江垦区企业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以上.2000年以来,垦区共开工建设52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61.3亿元,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相继投产,提升了企业的产业层次.如今的北大荒,彻底告别了原字号农产品.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拥有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在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
60年前,当十万转业官兵踏上北大荒这片亘古荒原的时候,马架子和地窨子是这些英雄将士们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后,140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镶嵌在北大荒5.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走过风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在八五七农场生活了40多年的第七管理区农场职工曹连龙亲身见证着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城镇发展成今天这样交通发达、镇容整洁.“十几年前,一到下雨天,土路都变成了泥路,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而现在,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通往连部平整的水泥路面,路两边绿意盎然的松柏,和整齐划一的别墅小区.在八五○农场,当记者徜徉于莲花池边,感受盛夏时节绿树成荫带来的惬意,也同时感受着农场职工住进造型迥异的别墅群的兴奋心情……看在眼里的这一切,让记者不能不感叹60年带给这里的巨大变化.
黑龙江垦区以建设北方园林生态型城镇群为目标,对农垦城镇的规模、布局、功能重新定位,着力建设5个人口在10万人左右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小型城市;50个人口在1万人左右省内一流、高标准的现代化小城镇;500个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具有垦区特色的服务于现代农业的管理区,形成以分局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农场重点城镇为骨干,辐射带动管理区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布局.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围绕着环城区域屏障化、主干道路园林化、公共社区花园化、生活园区绿荫化的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绿一地,建一区绿一片,筑一路绿一线.九三农垦城在城区周围形成了百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带,宝泉岭农垦城将城区所有街道全部栽上绿化树.据了解,“十五”期间,黑龙江垦区新建、扩建公园56个.新建了较大的九三农垦城40公顷公园、建三江农垦城10公顷公园、红兴隆农垦城22公顷公园等.利用自然条件,建成了八五九、八五六、海林、嫩江等农场和宝泉岭尚志公园等一批水上公园.
北大仓变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位于我国东北的“北大仓”是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初垦时黑土层深达0.6-1米,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痛心地说:“现在每年流失的黑土表层达0.5-1厘米,而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黑土区将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
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潘树森介绍,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黑龙江全省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现已高达8000万亩.目前,已有1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
在水土流失较重的宾县平坊镇,记者见到一条大侵蚀沟蜿蜒“趴”在山上.人站在沟边,望着下面5米多深积雪未消的沟底,感觉脚下的土随时可能塌进去.宾县水务局干部张润儒说:“这条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越冲越大,现已‘长成’长300多米、最宽处20米的大沟了.”
黑土的大量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同时也引发了生态问题.由于泥沙下泄,黑龙江省的许多水库已由刚建成时的“碗”形变成了现在的“碟”形,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河床也因此比50年前高了30-50厘米.专家指出,如果耕地表层黑土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粘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极低,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
黑龙江省科学院副院长郭春景说:“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已经破坏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北大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很可能会危及我国长远的粮食安全.”
目前,黑土的大量流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黑龙江省水利部门已经采取措施遏止部分县市水土流失状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力量有限,黑土地边治理边流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专家呼吁,治理水土流失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如果各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在治理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
北大荒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
北大荒为什么变成北大仓,
很早以前的一篇课文 关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
1、北大荒是指什么现象 2、北大荒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我要一篇北大荒变到北大仓,又从北大仓变到北大荒的论文字数在600左右,谢谢
分析"北大荒"边为"北大仓"的原因 这是一道高二年的地理题...
我国东北地区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到北大荒
东北地区以前是"北大荒“,后来开垦成为”北大仓“,近几年,又退耕还”荒“,其原因是
三江平原在开发过程中先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而后又从“北大仓”回归到“北大荒”,请分析两次
现在的北大荒是什么样的?
北大荒是哪几个平原组成的?
北大荒是中国现在的哪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