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南京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30 16:58:16
南京的历史
解题思路: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近2600年建城史的南京,与洛阳、西安、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解题过程:
南京是一座具有247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著名古都,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间累计达450年。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居民的部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从此南京又称金陵。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隋后,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南京,史称“六朝”,六朝都城位于秦淮河北。经过三百年的建设,六朝时期南京人口达100多万,使古代南京从创业走向兴盛,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公元589年隋灭陈以后,隋文帝下令将建康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平,改作耕地,六朝繁华荡然无存,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来了又一次的城市繁荣。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摆脱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将秦淮河一带繁华商业区和人烟稠密的居住区围进城内,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今中华路——洪武路大致为南唐都城中轴线。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称应天府。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浩大的筑城工程,这就是至今尚大部留存的闻名世界的明南京城。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明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外廓,今御道街即皇城中轴线。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南京命名之始。公元1645年清王朝于南京设立江宁府。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天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江宁,改江宁为南京府。同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27年中华民国复都南京,并进行了以城市干道网为主体的市政建设,形成了今日南京的基本框架,这期间,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南京遭受严重破坏。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最终答案:时间 事件 211年 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南京改名建业 212年 孙权在石头山筑石头城作水军基地 229年 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迁都建业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 晋军攻占石头城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313年 改建邺为建康 317年 东晋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刘裕称帝改国号为东晋灭亡 589年 隋军攻占建康,陈后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毁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诗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为江南京再次成为首都 943年 南唐开国皇帝驾奔,葬于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宁府,后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庙(今夫子庙)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宁知府,开始实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杨邦义坚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飞与金兵大战牛头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设东、西织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筑应天府城,南京为明朝首都 1376年 开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鸡笼山观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来南京访问 我国古代最大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为南都,改京师为南京 1431年 报恩寺琉璃宝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灭亡。改南京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1688年 孔尙任来南京写《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康华丽”号上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1865年 李鸿章创建金陵机器局 1881年 南洋官电局创办 1886年 马林诊所开设,南京开始有西医院 1894年 兴建南京第一条马路 1895年 金陵机器局工人大罢工。 清政府创办南京第一所新式学校——江南水师学堂 1896年 谭嗣同在南京著《仁学》,推动维新 1897年 南京邮局设立 1898年 鲁迅在南京就读 南京第一所高等学校——江南高等学堂设立 1900年 南京创办磁石式电话通讯 1911年11月 徐绍桢发动起义 12月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黄兴在南京独立讨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学生6000余人在小营操场召开国耻纪念会 1923年 南京万余人举行国民请愿大会 1927年 国民革命军功课南京,英、等国炮轰南京地铁制造南京惨案 1927年3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9年6月 孙中山先生灵柩抵京,安葬于中山陵 1937年11月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为陪都 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南京沦陷 1940年3月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国军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举行 1946年5月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战犯谷寿夫在南京被枪决 1948年4月 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年历史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 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居民和城市雏型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东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南 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bian 、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明 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所使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南京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达20多个,官营的丝织业以织造高级的锦缎、素缎和绫、罗、纱、绢为主,尤以织金锦和金银线织成的彩色妆花缎最为精工,单是织绵工匠集中的地点就有3个坊。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从而构成了《红楼梦》书中内容的重要历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来反扑。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间,南京开办了几处以军火工业为主的近代机器的印刷、发电等工厂。兴建的宁沪、津浦两条铁路,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通车,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高等学堂,以及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等等。我国近代的文豪鲁迅,曾于1898年至1902年间先后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存。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园路。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时,即经这条大道。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商场、酒楼和旅馆等。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蒋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武汉和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南京解放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授意下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了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南京市军民在下关热河路广场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碑。上有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手书的“渡江胜利纪念碑”七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