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政策失败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2 01:45:51
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政策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政府自始至终对关于国家的主要威胁的判断上是摇摆不定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完全将日本视为威胁其统治的最大敌人,并通过联俄制日,但是实际上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在日俄战争之前主要是来自于海上,而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沙俄与中国东北西北接壤,陆路相通其威胁远远大于日本.联合日、俄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无疑于是引狼入室.“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受到列强的奴役,变成一个办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有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而获得利益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沙俄,一个是日本”[7]清政府在没有认清楚谁是威胁最大的敌人的前提下制定“以夷制夷”的对外政策就很难保证到“有的放矢”以及政策的连贯性,这往往容易造成清政府始终在列强之间疲于应付,“左右逢源”的出卖国家利益,很难以集中力量争取自己的国家权利.
第二,清政府“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始终是在主权丧失、国力积弱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以夷制夷”这一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使用者自己必须拥有一定的实力,有较为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以夷制夷”这种古老的外交传统之所以被清朝统治者所推崇、继承,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以夷制夷”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制夷成功的事例可以看到,那时的中原王朝大都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优于边缘少数民族,这就为中原王朝制服蛮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尽管有时以羁縻手法去制夷,但都是诱以重利,以作暂缓之计,待时机成熟,便会重振国威.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法,但主权犹存,实力尚在.这是中原王朝之所以能制夷成功的根本所在.而晚清时期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为前提保障,古老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与时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致处处受挫[8].“时宜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清政府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用不变的政策去应付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幻想成功不但是不可能的反而是被夷所制.
第三,“以夷制夷”政策是利用“夷”之间的相互冲突来以毒攻毒,从而使自己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一种外交策略.如果夷夷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那么“以夷制夷”政策就没有实施的可行性.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中国、瓜分利益问题上尽管存在着矛盾与差异,但是由于“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条款的存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往往形成默契勾结在一起共同向清政府施压,攫取在华利益,使得清政府的“以夷制夷”政策很难实施.再则,帝国主义列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与清政府联合起来对付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愿意因为清政府而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结怨,他们与清政府暂时的“友好”只是为了更好的攫取自己能够通过清政府攫取的在华利益.这一点,在李鸿章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事件中最能够体现.沙俄根本没有真心与清政府结盟的诚意,反而是利用李鸿章的外交无知与昏庸在进餐的时候卑鄙的修改密约条款把“中俄军事同盟对付日本或与日本同盟之国”篡改为“日本国”,可怜李鸿章非但居然没有发现照样画押,而且还在国人面前炫耀“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最终遭到黄遵宪“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的嘲笑.这一嘲笑不仅仅是嘲笑李鸿章一个人而是对整个清政府推行的“以夷制夷”政策最彻底的失望与最辛辣的讽刺.
四、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启示
“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在最初阶段以及一些细小问题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一政策最终是走向失败的,它不光没有达到利用列强“均势”与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的初衷,并且还异化为了列强制约中国,攫取在华利益的工具,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完全是“受制于夷”,完全成为了出卖国家利益的工具,一步一步把清政府拖向灭亡的深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间接影响到了北洋政府的外交政策理念,可谓是“罪在当代、流毒千古”.这一政策的失败留给今人最大的启示便是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国家利益的实现是必须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自身实力,一味的依靠外力,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反而会被外力所制.从这一角度便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强调发展,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不要受到影响而偏离方向,有了这一认识,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时候,便能够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