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说苑》: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列女传》: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注:顺带说一下“昧”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2 11:36:00
英语翻译
《说苑》: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列女传》: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注:顺带说一下“昧”的意思
译: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参考:
[原文]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10),孰与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译: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参考:
[参考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英语翻译《说苑》: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列女传》: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注:顺带说一下“昧”的意思 英语翻译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说苑》今而废之,是不免 文言文字义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其中“渐”的意思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求翻译 英语翻译帮忙翻译下这两段话,再概括一下要说明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日喻中的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中“达、于”的意思 英语翻译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 英语翻译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待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心谏也. 放者天子所与天子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的意思? 英语翻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 英语翻译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 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观点相同的是《师说》中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