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3 03:21:59
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我先发的,后面复制的不算!.
一角兽:
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文选·刘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人面鸮:
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人马:
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九耳犬:
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尾蛇:
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龟:
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
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天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夫诸: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元仙:
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明·邝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羁縻州,似鹿而两头,食香草.其行如飞……亦有五、六头者,是名元仙,敬之终吉,射之悔亡.”
木客鸟:
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
《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
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
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
这个好像就是传说中的青鸟吧?王母的使者
化蛇:
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
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
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
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
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
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
世乐:
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冉遗鱼:
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泽:
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省攻占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记白泽之辞,相地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袐要,穷道尽真.”
犰狳: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鸷目而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纠,见则蝀蝗为败.”
玄鱼:
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夏禹》:“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须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旁‘玄’字也.”
耳鼠:
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
《海内十洲记·凰麟洲》:“武帝(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续弦胶)四两、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异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厌: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獳:
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2. 传说中的神鸡.又传为祥瑞之鸡,王者至孝则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上》:“(汉高帝)母名含始,始为昭灵后.昭灵后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灵后取而吞之.又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为高帝.”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却火雀:
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弭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书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烛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却尘犀:
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
《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含利:
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
《文选·张衡》:“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角龙:
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水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母将启谢,四视其马,化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鸡:
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冶鸟:
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