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一篇时评作文我要写一篇时评作文,谁写出的我把全部的分都送出去!材料:今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7:35:32
求一篇时评作文
我要写一篇时评作文,谁写出的我把全部的分都送出去!
材料:今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月6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下年,13位唐山农民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重建电网.他们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他们当中的宋志永对记者说:“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
[从材料中看出,文章的主导线是回报] 一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懦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 凯利先生.”
[成功原由] 本文之所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前呼后应法”.如“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与“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一位天使似的姑娘”与“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 ; “微笑着给了他… … ”与“仍旧微笑着”等.这样写使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线索清晰,结构新巧,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典型.
在作文中,考生若能恰好处地用一点呼应,则会使文章色彩倍增.
付出与回报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做,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想想看,如果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往往是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的,而且这种负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会亚于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给别人的付出以回报的话,最好就给予别人回报;如果不能给予回报,最好就不要接受别人的付出,或许这样的拒绝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小伤害总比以后可能造成的大伤害要强得多吧.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至少该有“报”的表示.“报”了,我心坦然;“报”了,彼心平和.当然,这种“报”指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回报,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无关.
总之,就常人的心态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