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十年磨一剑”还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2 13:19:45
“十年磨一剑”还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现在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一点挺大的困惑,希望听听各位的意见.
我以前比较崇尚的科研方式是“十年磨一剑”,因为很多大科学家的大成果都是这样出来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怀尔斯的费马大定理证明,还有最近的吴宝珠“基本引理”的证明等等.只有在一个困难问题上钻研很久,才有可能突破难关.“思想就像钻头,只有坚持在一个点上钻下去才能有力量”.还有那个关于打井的经典寓言,也告诉我们要坚持下去,以免前功尽弃.
但是现在让我困惑的是,如果钻研的这个问题是个死胡同呢?如果这个问题过于困难,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能够解决的呢?那岂不是耗在里边永远做不出成果来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对实现个人理想,还是从现实角度考虑,都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到底应该是钻到一个问题里“十年磨一剑”呢,还是应该同时做几个问题以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呢?如果“十年磨一剑”,当然会钻得深,但是遇到死胡同怎么办呢?而如果同时做几个问题,那全都是死胡同的可能性当然要小不少,但是不就有了“平均用力”的嫌疑了?
希望各位指点.最好能给说说成功的科学家们都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谢谢!
你有这样的思考是值得鼓励和称赞的,说明你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较多的想法和考虑.
不过你也应该同时看到,目前国内的科研评价体制是扭曲的,你必须用较短较快的研究成果,来申请到支持你继续研究的科研经费,尤其是对青年科研工作者.这就要求你在短期内暂时放下“深”的课题,去做一些“短平快”的课题.在“短平快”的工作积累下,逐步完成“十年磨一剑”.
再回到你说的“十年磨一剑”.这种坚持和坚韧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敬佩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历史上的大家也不是单打独斗的“十年磨一剑”.即使是爱因斯坦也是同希尔伯特讨论过几何空间后才能将广义相对论发展出来的.最近清华、中科院物理所、斯坦福大学合作的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成果也是团队和做的成果.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科研工作是很难有大突破的,在当代的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希望做“十年磨一剑”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工作,不妨与别人合作.
另外,很多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是随着人们的认识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突破的.比如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发展,是由于当时对原子分子物理的探索而建立起来的.当时的牛顿力学体系根本无法合理解释黑体辐射、或者哪怕是最简单的氢原子光谱.但是量子理论一开始却显得那么的“奇怪”和“不直观”.经过众多科学家30年的发展,才初步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同.所以如果你想做“十年磨一剑”的工作,那么需要你有很坚韧的信念,需要你有足够强的内心,来接受这种科学界从拒绝到接受的过程.
再来说你担心的“死胡同”问题.历史上有很多问题属于“死胡同”,比如“化圆为方”问题,“七桥”问题,“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问题等等,大量的科学家甚至普通爱好者投入到研究中,但是都无功而返.最后,由某些聪明人证明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于是才平息了百年的争议.所以,如果你希望做“十年磨一剑”的问题,那么需要你有足够的判断力,辨别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否会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
至于“东方不亮西方亮”,个人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过多的方向会让人无法集中力量做研究.当然,适量的方向,比如 2、3个课题方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尽量让这几个方向有一定的相关度,不能真的“各自为政”.当然,这同样需要科研上的合作.你可以看看国内外的院士、著名教授的个人网站,你会发现他们的科研方向都是好几个的.当然,他们手下的副教授,科研助理、助手非常多,他们还会和其他教授合作.这就使得他们的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也是他们获得较大较深较多的科研成果的原因.
综上所述,不要对“十年磨一剑”还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问题过于纠结,有思考是好事,但是只是思考而不去行动,或者畏惧行动就不对了.多与人交流,多与人合作,这是做科研的第一法宝,也是出成果和提升自己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也与你共勉.
再问: 老兄,我是做理论的,比较像数学。据陈省身讲,数学不是那么依赖合作的,主要还是靠自己单干。
再答: 做理论的也有合作的,比如与相关的实验组合作,这样能让你的理论与实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