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写《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和《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7 21:56:02
写《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和《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水浒传》写一半,读书笔记以考题的形式总结.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駰(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猢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作者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按一与十二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块区区手帕,可以给小人国皇宫当地毯;大人国农妇的那块手帕,盖在格列佛身上,就变成一床被单了.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知识与数据.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笔朴素而简练.例如文中写到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举世拥戴”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等等.格列佛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陡然缩为周边不过十余里的弹丸之地.这种反差令人捧腹.括号里的话显示出作者朴素又实事求是的叙述风格,他似乎无意对此评论,只是在客观忠实地为我们解释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经声明:“我宁愿用最简单朴素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实叙述出来,因为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向你报道,而不是供你消遣.”

书名 Robinson Crusoe 即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此篇作者写于他59岁时的处女之作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美誉.
我还是来自己说说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我从书中的一些篇章中得到的鼓舞与启迪,笛福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用主人公鲁宾逊自己讲述其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他经历的一系列历险故事,结合在历险过程中自己的心理的复杂变化,这些独特的经历,成为了他获得全新生命的重要条件和诱发因素,同时他为自己年轻时的莽撞也付出了将近一生的代价,二十多年的孤岛生活,历经千辛万苦,在得到心中上帝的拯救下,回到故别已久的文明社会时才发现,以前的所有都有了巨大变化,等历尽艰辛,为避开对自己以产生恐怖记忆的海上长途航行,选择陆路,即使要多绕了很多路程,最终度过英吉利海峡回到了故别已久的英国,然而此选择,即绕道避开长途海上航行的举措,让他得到的“收获”仅仅是“我确信今后宁可在海上航行哪怕三英里,并且一周遇上一次风暴,我也决不会再走那些荒山野岭了”.看到这里我不禁大笑,鲁宾逊一生命途多踹,梦想航海历险,获得更多的财富,虽然最终的确拥有了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但最后落得个“恐惧远航,害怕山路”的下场,实在有意思,也很讽刺!这当然是夸张了点,但也是事实,不过回到先头去思考,如若不是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不接受家境良好的慈父诚心劝告,会有如此独特的收获与生命得到升华的机会吗,谁也给不了答案!即使是作者福迪他自己也给不了,如果给得了,那我们将永远失去每个人心中的这份世界文化遗产给人带来的启迪与鼓舞.
故事中鲁宾逊的一些话对我也有很多的启示作用,比如在鲁宾逊花了大量的力气与时间做成的一艘巨大的可以坐进去二十多号人的独木舟时,却发现原来光凭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把独木舟推下水,于是他便有了下面的总结:“这件事使我非常伤心,到这时我才明白,做任何事,若不预先考虑一下所需的代价,不正确估计一下自己力量,那是十分愚蠢的!不过为时已晚.”还有这样的一些话“…总之,事理和经验使我正确地认识到,世间万物,只要有用处,那就是好的,而且仅此而已.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该给与他人;我们能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消受的那部分而已……”这些都是被我受用的,对任何人也是一样,所以我把这些地方标记在了书上,方便以后翻阅,也是一种温故知新.
放下书,我不竟意犹未尽,打算拿英文原版再读!都说原版与译文总是会获得不同的感受,所以去感受感受...!
近来,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代的小说家.可以说这本书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概括了当时不同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文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精彩的事件.如:忠厚纯朴的林冲、疾恶如仇的吴淞、才思敏捷的吴用……武松报杀兄之仇,鲁智深反恶霸,林冲手凌辱……这些人,这些事,生动的演义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中有四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典型的.
一是鲁智深.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铺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所感染.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他逃生.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这一点可算梁山泊英雄的共同特点.鲁达拳打镇关西这一段充分说明这一点. 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发.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不能忍受,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但从他救助金氏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细心、周到的.从这里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如在酒楼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这些都写得很生动.鲁达粗中带细,与李逵粗而兼蛮、武松粗而兼狠是不同的.种种性格结合,使他成为了全书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由鲁智深想到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人需要帮助.虽然不需要人们像鲁智深一样拼命,但是,生活往往连一些像给老年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类似这样的小事都会有人不愿去做.所以,我觉得鲁智深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李逵.比起鲁智深,李逵明显地带有全书人物的通性,就是粗.而且粗得彻底,粗得完全.但也就是这个特点,使他富于反抗精神,敢打敢拼,而且不顾一切.这就是使我觉得李逵莽得十分可爱.还有李逵的爱母情深和义气精神,又令我好生敬佩.
三是林冲.林冲的性格与李逵有明显的不同.林冲有明显的退让情绪.高衙内数次要霸占其妻,他也只是忍气让过.不是经过"风雪山神庙"一战,被迫上梁山,林冲也只会安安定定地在服役.因此,林冲就成了悲剧色彩最浓人物.
最后便是全书主要人物的头领的宋江.梁山泊起义的潮起潮落,差不多都取决于宋江的决定.宋江本着对别人的忠诚,令其他人对他也十分敬佩,推举他为首领,这给他作出的"受招安"决定可以打下基础.但他却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致使梁山起义悲剧收场.他的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使宋江成为了仅次于朝廷奸人后最令人讨厌的人.
《水浒传》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了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使我联想到“平民暴动逐厉王”这个历史故事,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蕴藏在民众中间的那股巨大的力量.开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水能托船,也能把船掀翻,只有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敬重你.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 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