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6 00:28:1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87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材料五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
(2)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分)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6分)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
②就王安石变法论述,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4分)
(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2分)
(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鞅变法: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王安石变法:存在偏见,失之片面。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边患。措施: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将兵法等理财和军事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变法中也存在着因用人不当和过于激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二中先找出商鞅变法在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的文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2)从材料三中先找出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文字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从内容看有如下相关内容:推行连坐法,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3)材料四中图片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社会风貌的变化,依此为基础联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即可找出答案;(4)在阅读材料五的基础上辨析清楚张之洞对三次重大变法运动的评价,从中不难发现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够客观,然后结合王安石变法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变法所起的作用分析说明问题即可。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对比分析能力,材料的主要意图是找出这三次重大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从比较的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但由于本题以文言文的文字材料形式出现,学生则较难把握住其材料主旨和意图,这是该题的难度所在,同时对这三次变法运动进行高度概括也是本题的又一个难点,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古文的学习和训练。就三次变法运动而言,平时应该关注他们各自的内容和阶级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