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赞美李大钊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4 23:43:17
赞美李大钊的文章
赞美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的新诗处女地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新诗创作始于中国新诗的幼年时期.本来他十分熟稔于旧体诗的创作,但改弦易辙,创作新诗,决不是附会“时髦”,而是旨在为新诗的发轫呐喊助威.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逐步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文艺的“伟大之功能事业”的认识更深入一步.⒆1919年12月,他在《什么是新文学》中强调,文学要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作为发展的“根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文学创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新文学发展史上,他率先提出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原则.在《劳动教育问题》中还提出了用“通俗的文学”代替“古典的文学”的文学革命的口号,对当时的新诗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李大钊的新诗实践了他的文学革命主张,提供了借诗言革命之志的范例,反映了新兴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像其他的新诗倡导者的作品一样,“复活了诗的生命.这对于中国的诗歌起了起死回生的作用”.⒇
李大钊的新诗大都写于五峰山暂住期间.五峰山是河北昌黎境内的一座“峻岭亘天,怪石高撑云际”的连绵峭拔的山峰,(21)山腹有崇祯年间修建的韩文公(愈)祠.大钊同志曾多次来这里度暑和避难.现存的新诗八首,有六首描绘了五峰山婉娈多姿的风光景色.1918年夏初,他写的《山中即景》(三首),(22)就是其新诗的滥觞之作.现录其二如下:

云在青山外,
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
尚有青山在.

刘半农在他编的《初期白话诗稿》中,曾称大钊的《山中即景》颇具唐人王梵志、寒山、拾得诗的风韵.如就其语言通俗,质朴清新、写景状物、形象简洁而言却也相近,但大钊的诗中绝无他们那种出世超俗、山林隐逸之趣.这首诗确实是描绘了北国峰峦的风姿,流露出热爱大自然的愉悦感情,然而作者的本意决不限于此.他是在观赏五峰的壮美形象时,触摸到当时政治斗争的脉息,把眼前景同胸中情融汇在一起,从而赋之于深刻的寓意.我们只有联系到大钊同志的革命活动,才能清楚地理解.
1919年大钊同志借参与编辑《新青年》之便,猛烈抨击封建文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使得军阀政府十分恼怒.他们唆使一批反动势力,对《新青年》群起而攻之,为其罗织“非圣无法”的罪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在反动军阀恫吓、攻击面前,大钊同志并没有消沉、委顿,除了执笔为文,还挥毫赋诗,抒发胸臆.《山中即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写成的.当时,艰虞万难横于目前,即使是在战斗间隙赏游山景时,也难兔流露出笼罩作者心头的情绪.在诗人看来,白云茫茫,渺无涯际,青山被遮,人难辨向,似有“乌云压城”之势.但是,白云终究会飘逝而散.巍巍的青山依然挺立.大钊同志用“白云”和“青山”分别喻指反动势力和革命力量,形象地指出:反动势力的猖狂,只是暂时的现象,革命力量必然会取得最大的胜利.写于1919年的《山峰》,也是基于同样的立意和构思,以即景抒情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笃诚于革命真理的高尚情操.这是大钊新诗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
这种信念和情操,在《欢迎陈独秀出狱》中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作者认为,“强权和威力,终竟找不胜真理.”尽管敌人妄图用“什么监狱什么死”来迫使革命者就范,然而,这只不过枉费心机.因为革命者坚信真理在握,即使个人为真理献身,也会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哺育的“许多的好青年”,“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来继续进行捍卫真理的斗争.这首诗是大钊同志的新诗中思想性最突出,最为直陈胸臆的杰作.与其说是为欢迎陈独秀出狱而作,勿宁说藉此袒露了作者蔑视敌人,笃信真理,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义无反顾的内心世界,使我们瞻仰到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