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各位,急求啊!高中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框架!非常感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2 06:26:59
各位,急求啊!高中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框架!非常感谢!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一)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4.信用工具和外汇: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的类型
消费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有不同的类型.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投资与创业》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的地位、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5)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的含义及其类型 ,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除国有独资公司外,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3.劳动和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i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三)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股枭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稳健的投资——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在我国,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三、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及其形式: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财政支出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国家财政可以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三)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基本税率及其作用.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及其征收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四、面对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
市场经济的含义: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秩序
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及手段.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总体小康水平
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4.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
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
的水平和效益.(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4)统筹区域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趋势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
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更加严重.(2)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
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