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想知道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4 06:37:05
我想知道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区别
浅浅谈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异同
  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三百多年前的18世纪在西方世界就较早地形成了具有学科性质的逻辑严整的美学.他们对美的本质、审美有了刻意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美学”这一概念,但是广泛地、深入地探讨美学问题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却从未不间断过.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有美无学”的状况.因此总的来说对有关“美”的理解、对自然、生活现象的“审美”无论是西方还是中方都有各自的独到的研究.这也引起了诸多中西方美学家们对寻求跨文化美学思想异同的极大兴趣.到了20世纪50年代,甚至掀起了西方美学界重建美学体系的热潮.中国学者们从美学从西方输入中国始就感到了中西美学比较对寻求跨文化间的共同的美学思想规律的重要意义.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就是寻求中西美学异同的翘楚.本文将主要通过从实体与虚体的宇宙观、以及形、神在诗画艺术上的体现两大方面比较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异同.
  一、从宇宙观看美学思想差异
  “有”和“无”给中西方文化带来了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宇宙观的差异.通样从中西方宇宙观的差异上我们就不难看出中西方在美学思想的差异.“有”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西方人把“存在”作为宇宙的本体,认识世界就是认识存在.以存在和“有”作为认识的世界对象.并且把稳定的、不变的、恒常的作为存在的根本.这就是“实体论”. “实体论”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美学史 “本体论”阶段中杰出的美学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实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即实体是由质料加形式所构成的,美在于事物体积的大小和秩序,“秩序和比例的明确”是美的形式特征.确定事物是否美,必须依据量(体积大小)的原则和秩序(把事物各个不同的因素、部分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的原则.
  除了本体论阶段外,认识论阶段的美学思想也可以找到“实体论”的身影.该阶段的古典美学认为:美具有实体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美学应当以客观的美为研究对象,探索美的本质和规律.总之西方人的这种以“实体论”来认识美的本质和审美就是来源于他们认为客观世界的宇宙观.认为对宇宙的认识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这套概念系统是明晰的具有一定逻辑一致性的.
  中国人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这从老子的“道生”思想就不难看出.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源,万物均中“道”演化而来,即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点出“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道”是可以阐述出来的,但是能被阐述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中国人这种“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对宇宙的认识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的宇宙观上的南辕北辙就势必导致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差异.
  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庄之道一脉相传,庄子以无为虚淡为合天德,标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认为宇宙太空的广漠虚廓,无始无终默然有序地运行,不有意为之而形成了至高无上的自然美品格,这种品格使天地成为美的极致、成为众美之源.总之道家的这种美学思想已经超脱出物质本身的形貌,将“美”、以何为美的鉴定升华到了对天地万物“神格”的感悟上,他们的美不再是西方人那种可观的外在美,更多的是对内在的心性美、品格美.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美的最高境界.
  二、从诗画艺术看中西美学思想差异
  “模仿”学说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他在的《诗学》中提出:艺术的模仿是再现“应当有的事”,认为模仿自然是一种求知的认识活动,处于求知的目的,人们把自然模仿下来,创造为艺术.从而提升了艺术的地位,使艺术高于自然.《诗学》中提出的“诗歌中悲剧色彩来源与生活,但这种悲剧却能引起人们的怜悯或恐惧达到“净化”的效果印证的就是艺术模仿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美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模仿的越惟妙惟肖就越美.“模仿自然”学说除了在诗歌之外,在西洋画也中同样有所体现.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
  与西方人关外在的形貌不同,艺术并非起于模仿,而是心与物片刻交感的宁馨.中国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更多是“神似”.力求通过有限的笔墨传达“韵外之旨”、“味外之味”的效果.绘画艺术把“气韵”作为第一原则,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有妙境”,整幅画卷上往往留下大片的空白,以虚无体现宇宙的空灵意境.诗歌同样是如此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诗歌的形式上讲究的都是心与物的交融.大诗人陆游就曾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歌艺术上的寒江独钓、流泉飞瀑、幽亭古刹等等美的题材,诗人们很少对其外形上做过多的描述,更多的是表达人物处在静谧的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感悟.形式上更是不拘泥与特定的规格,大词人辛弃疾放言“文章体制本天成,模宋规唐徒自苦”.
  对宇宙自然不同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方对美的不同认识.西方人较为喜欢去反映自然之美,去刻画外在的形式美,而中国人则更为喜欢去靠近自然、融入自然,感悟内在的神韵美.
  上诉两点的阐述尚不能表达中西美学思想差异之万一,中西美学思想上的差异给两地带来的影响也远非两点所能体现.但是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是造成美学思想差异根本原因是可以肯定.毕竟,哲学美学是美学的理论基础.当然除了哲学之外,文化、宗教也是造成美学思想差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