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1 23:21:54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陈.南北重归统一.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 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 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二课 "贞观之治"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 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 观之治".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 改国号为周.
第三课 "开元盛世"
武则天以后, 唐朝政局动荡, 直到唐玄宗即位, 才稳定了局面, 使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 "开 元之治". 唐玄宗时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 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 界工艺的珍品.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 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 世".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 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 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唐朝又将金
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汗国,渤海,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长安,洛阳,广 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 人邀请,东渡日本.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第二单元 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10 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 国,都城在上京.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成五代.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11 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2 世纪初,女贞领袖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十课 经济中心的南移
为提高粮食产量,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 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 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 许多茶园. 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从海 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 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 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南宋的外贸所得, 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 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到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由于一些士大夫 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约束越来越严重. 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由于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的肉食中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 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鱼多. 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 骡.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06 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 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 位,与 1271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 宋灭亡.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那时候,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 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 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尔 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 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十五课 明朝军权的加强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实力不断壮大.1368 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 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以燕 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 1421 年迁都北京,以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 洋. 1405 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到 1433 年, 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 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1553 年,葡萄要殖民者夺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 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 年在盛京称 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 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 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 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十八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 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 年初荷 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 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作为扩 大侵略的据点.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被迫投降.清军撤走后, 沙俄侵略军不守信用,重新占领雅克萨.康熙帝再派军队围攻雅克萨.经过半年战斗,侵略 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 布楚条约》.
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请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 供他居住.顺治帝还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 对西藏的管辖.
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 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 屿.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 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二十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代从国外引进各种高产作物,清代不断推进种植.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 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 开设机房, 雇用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 发展.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 对外贸易. 清初的 40 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 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 的变化, 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