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何正确认识共同富裕与当前收入差距拉大趋势?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9 00:10:34
如何正确认识共同富裕与当前收入差距拉大趋势?
内容提要: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关系,分析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尽管现阶段这种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但如果用国际流行的基尼系数来衡量,这种差距仍处于合理差距向过大差距的过渡之中,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而且这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距,是先富与后富的差别,是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差距.对业已存在的贫富差距,我们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予以充分的重视.从现在起,就要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不断调节和控制贫富差距,切实防止两极分化.早日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 键 词:共同富裕/现阶段/宏观调控/贫富差距
  贫富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一种常态,如能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甚至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两极分化,偏离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也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种遥远理想和空洞道义,两极分化是必然趋势,是进步现象等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分析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始终不渝地贯彻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科学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还包含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求.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共同富裕这一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这两个“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①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②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③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所在.邓小平认为,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农民多,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到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共同富裕”呢?邓小平的解释就是:“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④ “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大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⑤这就说明,我国人均四千美元所过上的生活要好于资本主义国家人均四千美元的生活水准,因此,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先富带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所然.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⑥.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20多年的历史发展事实所证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艰巨的过程.邓小平在总结曲折和沉重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新思想和主张.他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⑦
  二、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西部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增幅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资料显示,西部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人口2.58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等5个省(市)的人口总数差不多,而两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80是第1:1.87,到了1999年拉大到1:2.77.1999年,东部沿海地区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786元,而西部地区则为2000元.
  2.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在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度明显地高于城市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度.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阶段,目前有进一步拉大趋势.199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前者是后者的2.65倍.1980年全国农村有13个省、区、市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低于0.2;有12个省、区、市在0.2~0.25之间;有4个省区在0.25~0.30之间.到1993年,有11个省区的基尼系数超过0.3,而低于0.25的只有6个省市.
  3.社会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初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全国城镇居民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分组,计算各组户人均收入及其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中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的42.4%,户人均收入达992元;20%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6.5%,户人均收入为124元,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比为8:1,差距相当大.
  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亦呈扩大趋势.据统计,1978年我国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工资之比是1.38:1,1998年则上升为2.35: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既产生一批高收入者,也出现一批低收入者阶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仍然约有44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新旧两种体制摩擦.在社会转型期中新旧两种体制的摩擦,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改革措施不配套,导致出现一些体制性漏洞或真空.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入分配范围的扩大,收入的贫富差距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这种相关性是明显的,也是必然的.所有以市场经济为取向配置社会资源和进行剩余分配的国家的发展过程都说明,市场经济在解决效率问题的同时,也会伴随产生初始收入的贫富分化问题,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初始收入的贫富分化问题.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政策取向等因素,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由东向西推进,以及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发展战略,这在客观上也起到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
  3、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宏观调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及时科学规范市场经济体制.1999年,全国个人所得税征收330亿元,只占实际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50%,偷、漏个人所得税达到300亿元以上.据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一部分人凭借偷税漏税、不公平竞争获取高额不法收入,以及一部分人用非法占有公有财产,搞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聚敛财富,已经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
  (三)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对于现阶段我国区域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有人认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而且开始偏离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以上看法真的是事实吗?
  首先,从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基尼系数来衡量贫富标准来看,我国出现的贫富差距没有超越两极分化的警戒线.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在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大,0.6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表明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到199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上升为0.3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27.按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45.那么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尼系数的测算数值告诉大家,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总体上处于合理差距向过大差距过渡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
  其次,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这个差距是在实现全体居民的总体收入呈多样性、结构性、支入性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先富后富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距.因此,这种差距是动态差距而不是静态差距,是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差距.它在实质上与社会主义提倡的共同共同富裕是没有矛盾的.
  再次,现阶段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绝不是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根本原则下进行的.我们提倡的是勤劳致富、合法致富,杜绝任何形式的通过不法手段达到致富目的.同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提倡先富带动和支持后富,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和促进先富帮助和支持后富.只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当然,我们说现阶段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从动态角度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上升较快.由于贫富差距所引起的社会民众的急躁心态,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偏激思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曾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有步骤地调节贫富差距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标是大多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国家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有步骤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调节和控制贫富差距,切实防止两极分化.
  第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逐步解决.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我国贫富差距有明显的扩大,但贫困人口有了大幅度下降,从1978年的2.8亿下降到4400万左右.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减少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如何拉近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优化作用,另一方面,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解决.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指20世纪——引者注)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⑧运用点轴战略向中西部倾斜发展和进行经济扶持,要实行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并重的战略解决东西部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逐步在全国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点、线、面区域经济发展网络.点轴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兼顾了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辐射带.从而真正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接近,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共同富裕目标.
  第三,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科学调节收入差距.在党的十五大上,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整收入差距的政策.一是保护合法收入.只有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才能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的途径率先富裕起来,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二是取缔非法收入,对权钱交易、偷税漏税或者其他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要通过党纪国法严厉打击.三是运用宏观调控,整顿不合理收入.四是调节过高收入,重点是运用税收杠杆加强对部分高收入者所得税的征管,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调节收入分配的经验完善所得税制.另外,鼓励高收入者热心回报社会.五是保障最低阶层生活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综上所述,邓小平关于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关系的阐述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大原则”,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要求的一致表述.“共同”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共同”从地域来讲,是东部富裕与中西部富裕的统一,城市富裕与农村富裕的统一;从主体来讲,是工人富裕、农民富裕与知识分子富裕的统一,汉族富裕与各少数民族富裕的统一,国家富裕、集体富裕与公民个人富裕的统一;从形态来讲,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邓小平的这些科学理论无疑将成为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①《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9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22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第486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