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如题,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9 05:45:39
英语翻译
如题,感激不尽~
网上是没有全部的.而且其实一本辅导书也不是很贵啊.我只找到了9和10单元的.我自己买了辅导书,所以根本不用到.
Unit Nine: 新闻将我们引向何方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一次有关美国报业的作用的公众研讨会.还有另外两个嘉宾也出席了.一位是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另一位是美国一家主要报纸的编辑,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新闻工作者---- 在据实报道的方式上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且见识过人.
  据我所知本次研讨旨在审查传媒的义务,并提出实现那些义务的最佳途径.
  在公开讨论时,观众席中的一位男士向两位嘉宾提问,“为什么报纸和电视新闻节目都充斥灾难?为什么新闻界的男男女女对悲剧、暴力、和失败是如此关注?”
  主持人和编辑作出了回答,好像是自己应该为坏消息的存在而受到谴责一样.他们说,新闻工作者只负责报道新闻,而不负责制造或修改新闻.
  我不认为这两位新闻工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先生并没有因为世上的歪曲报道而谴责他们.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报道得最多的是歪曲的事件.新闻媒体的运作理念似乎是凡是新闻皆坏事.为什么呢?是不是着重报道负面新闻是一种传统——是新闻工作者所习以为常的对日常事件作出的反应方式?
  在此或许分析一下我们如何定义“新闻”一词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是问题的起因.新闻应该是报道过去十二小时,最迟二十四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爆炸性的:一名狙击手枪杀了几名行人,一名恐怖分子劫持了飞机上250名人质,欧佩克石油组织宣布原油价格上涨25%,英国货币又贬值10%,一辆载有放射性废料的卡车与一架水泥搅拌车相撞.
  然而,一味聚焦这些报道,则是失真的画面.人类文明成果远远多于灾难总和.每种文明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进步.但进步不会立即发生,也没有爆发性.一般来说,它是一点一滴逐步发展的,在某个特定时刻是微不足察的.但是所有微小的进步都参与了历史性的巨变的实现,使社会更加美好.
  就是这类活生生的历史,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没有予以充分的反映,结果导致我们对社会的正面发展了解不足,对灾难却知之甚多,这又使人产生失败和绝望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易于阻碍社会进步.爆发性新闻大餐另人忧心忡忡,大大削减了自由社会所需的动力,绝望和偾世的情绪使人没有动力迎接严峻的考验.
  我并非暗示可以编造“积极”的新闻来抵消头版上灾难报道的作用.也没有把青年基督会作用的深刻报道定义为“正面”新闻.我要传递的观点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是搜寻并报道重大事件,无论它们是否有关冲突、对抗或灾难.这个世界是天堂和地狱的绝妙结合,两个方面都需要关注和观察.
  我希望新闻界人士能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职责.是时候认识到人类事件中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范围领域是极其宽广的.例如,有几篇新闻文章报道过固氮作用——植物通过这一过程能固定氮肥,由此减低了肥料需求量?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这一前景而努力,希望借此解决饥荒.对远东地区水稻产量提高的巨大进步又了解多少?事实上,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重要发展,这些都值得做重要的新闻综合报道.
  主持人和编辑说得对,新闻工作者并没有责任来塑造世界,但是他们有责任影响我们的态度.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是怎样的.我们只能实现那些我们自己敢于设想的目标.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提供我们对自身以及这个世界认知的写照——这种写照最好是逼真的肖像,而不是扭曲的漫画像.因为我们就是根据这一写照来做决定,筹划未来的.
  按照华特.里普曼的说法,新闻记者是大众的哲学家.他曾经写道?“后天习得的文化并非由基因遗传,美好社会的甜美的生活虽然可得,但却不是一旦拥有就永远不失去.如果美好生活中的智慧没有被传下来,所得一切也将化为乌有.”
  有了对美好社会中美好生活的准确报道,我们可以采用伯纳德.德.查维斯建议我们的利用历史的方式,并以此来利用新闻——在我们的经验之上提高自己.因此,使他们能“像坐在巨人肩上的矮子,比前人看得更高更远.”
    

  
Unit Ten 物品:一次性社会
  芭比,一个12英寸的塑料少女型娃娃,可算是历史上最出名最畅销的玩偶了.自从1959年问世以来,全世界的芭比娃娃销量总数已经达到1200万个,比洛杉矶、伦敦或巴黎的人口还多.因为这种娃娃形象逼真,有可以梳妆打扮的特点,所以小姑娘无人不爱.它的制造商马特尔公司还出售娃娃的全套服装,包括平时白天的穿戴,出席正式晚会的礼服以及游泳衣和滑雪服.
  最近,马特尔公司又宣布生产了经过改进的芭比玩偶.新的式样体型更苗条,有“真正”的眼睫毛,有扭摆自如的腰肢,因此比过去更具人性化.马特尔公司还第一次推出了以旧换新的折价活动,宣布小姑娘们想买新芭比的,可以用旧娃娃折价来换.
  但是,有一件事马特尔公司没有宣布,那就是:通过折价换取技术上改良后的新款娃娃,今天的小姑娘(也就是明天超工业化社会的公民)可以学到有关这个新社会知识的重要一课,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了.
  在我们周围的人造物品的大海洋背后,有一个比它更大的天然物品的海洋,但是这些用新技术创造出来的环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塑料或水泥结构、街灯下汽车的彩虹色反光、喷气飞机窗外看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景象----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景象.人造物品进入了人的意识并对其加以渲染.和天然环境相比,人造物质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是以爆炸性的威力在不断地猛涨.这种情况今天如此,在未来的超工业社会里将益发如此.
  提到物品的重要性,反物质主义者总不免要嘲笑一番.但物品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物品有着实际用途,而且还因为物品有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在发展与物品的关系.物品影响着我们的连续感和不中断感.物品在情境结构中起着作用;缩短了我们和物品联系的时间,就会加快我们的生活的节奏.
  不仅如此,我们对物质的态度还反映了判断价值观念的基本能力.旧式的姑娘,一如她们的妈妈、奶奶,有一个娃娃就爱不释手,不到日久破烂了,是绝不肯丢掉的.新派小姑娘不一样.有了经过改进的新娃娃,她们就会高高兴兴交出旧娃娃.这两类小姑娘有着天渊之别.这种区别比什么东西都更令人注目.这种差别体现了过去与将来、持久耐用与短暂速成的新旧社会之间的对比.
  人与物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了.观察、研究一下折价换娃娃的小姑娘周围的文化就可以看清这种情况.她们很小就懂得,生活中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的物品,绝不只是芭比娃娃一个.尿片、围嘴、纸餐巾、手纸、纸巾、不回收的汽水瓶---- 这些东西在她们家里全都快速用完,然后无情地加以清除.小松饼买来时是装在烘罐里的,罐子用一次就扔掉了.菠菜就装在塑料袋里,在开水锅里烫过后,袋子也扔了.电视烹饪节目在一次性盘子上烹调并经常它们盛菜.们的家就像一个庞大的加工机器,物品从这个机器流人流出,而且进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她们出生以来,就被包围在一种用完就扔的文化中,无法自拔.
  一件东西用过一次或用过很短一段时间就换掉,这种主意同社会的本质以及具有贫困传统观念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格格不入的).不久以前,专为法国广告业进行市场研究的尤里尔 罗尼告诉我们,“法国的家庭主妇不习惯于用完就扔.她们喜欢保存东西,连旧东西也保存着,舍不得丢掉.我们曾为一家想推出一种一次性塑料窗帘.我们为此作了一次市场调查,结果发现阻力很大.”不过,在整个发达世界里,这种阻力正在日见消失.
  一位名叫爱德华 梅兹的作家指出,1950年初期,很多到瑞典访问的美国人,看到这个国家那么干净,感到非常惊讶,“美国路边到处都是啤酒瓶和软饮料瓶的确令人感到害羞.瑞典却一点也没有,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真肃然起敬.可是你瞧,到了60年代,瑞典的公路上也突然冒出很多瓶子来.到底是这么一回事?瑞典也变成一个买了就用,用完就扔的社会,学起美国的样子来了.”今天,日本的纸巾非常普及,因而人们认为布手帕非但不卫生,而且也不时髦.在英国,花6便士就可买到一把一次性牙刷,上面涂了一层够刷一次的牙膏.甚至在法国,用完就扔的打火机也很普遍.短期使用或仅用一次的产品,从纸质牛奶盒到作为发射太空飞行器的火箭越来越多地制造出来,越来越多地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近来发明的纸质和类似纸质的服装把一次性处理的潮流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时装店和廉价的服装店雨后春笋般开辟出五彩缤纷设计新颖的纸制衣服专卖部.时装杂志展出各种各样的纸制长袍、大衣、睡衣甚至结婚礼服.在一本杂志的图片中有一个新娘穿着一条白色拖地长裙,披着一长串纸制花边.图片说明写道,这些花边在婚礼过后大可改作及棒的厨房窗帘.
  纸质衣服尤其适合儿童.一位时装专家写道:“不久小姑娘们就可以洒冰淇淋洒在衣服上画画,或在上面剪出图案,而她们的妈妈会在一旁对于她们的这些创新给予亲切的微笑.”成年人如果想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可以买一套配有画笔的“自己上色的服装”,价钱不过两美圆.
  当然价格是纸制品激增的关键因素.因此,有的百货商店专售一种简便的A字型连衣裙.这种连衣裙是用一种叫“魔鬼也会动心的人造纤维尼龙混纺布料”裁制的,每件只要1.29美圆.顾客买一件这种衣服穿完后丢掉要比把一件普通的衣服拿到洗衣店洗还便宜.这种裙子很快就会上市.但这涉及到的不仅是价格的问题,因为延伸“用完就扔”的文化在心理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啊.
  我们发展“用完就扔”的思想是为了适应“用完就扔”的产品.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产生一套急剧变化了的财产价值观念.但是对商品随意处理的能力在社会上-普及,又意味着人与物之间的持续时间缩短了.我们不再在较长的时间内和单一的物品发生联系,而是在短期内和一连串取代该物品的其他物品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