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1 03:04:21
求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
语句尽量唯美点的
记忆里的桂林(散文)
人啊,越是思念某个地方,那地方的轮廓就越是明晰,渐渐地思念得久了,那山水就会闯入梦中去,教人不得安寝.还是2004年初冬,我去了桂林,不知不觉中已隔了两个春夏了,而桂林的美景却在记忆里日渐明朗起来,那山顶平断,重重叠叠的叠彩山,那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的伏波山,那平地拔起,孤峰挺立的独秀峰,还有那如诗如画的芦笛岩溶洞,如梦如幻的漓江水……时时于月朗风静之夜敲响梦的门铃,于是,记忆的闸门就随着门铃的响声慢慢打开了.
还记得那些年,一首“我想去桂林”不知唱透了多少人的心,但我对于桂林的认识,缘于读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那首名诗《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竟然想不到在我走上工作岗位还不到半年时光里,我就有幸走进了诗人笔下的桂林,心情固然是道不完的兴奋.
车到桂林城后,我们便径直朝着漓江走了去.漓江象一条绿色的绸带,蜿蜒于峭拔碧翠的群峰之间.特别是从桂林至阳朔的40里水程,青峰夹岸,碧水回环,群峰倒影.沿途的象山.穿山.塔山.斗鸡山.冠岩.杨堤.浪石.画山.黄布滩.兴坪.碧莲峰等胜景,一个接一个,真是百里江流千幅画,游人尽在画图间.我们踏上了那缓缓划动的游轮,在清可见底的漓江上享受着奇山秀水带给人的乐趣.漓江河畔,一簇簇凤尾竹沿着江岸生长,一群群鸭子在江边嬉戏,一个渔夫和一群鸬鹚坐在竹排上,静静地观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时不时的在竹林中出现一两座壮家小楼,几个壮族少女手挎着盛满衣服的竹篮,从小楼走出来,朝着漓江岸边走去.漓江河畔的壮族儿女,恐怕是前生就得了上天恩赐,生下来就生活在这美丽的这画图中,不过像我这样匆匆而过的游客,恐怕也是前生就修得的福气,方才得以享受那“人在画中游”的美感呢.
数小时的江上漂游后,船就抵达了桂林阳朔.阳朔是桂林市南边的一个小县城,风光秀美有“小桂林”之称,更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的美誉.在阳朔,在阳朔,西街是必逛不可的.在西街,商店、酒吧、照相馆,一应俱全,而门牌和菜单广告都是外文书写的.大鼻子深眼睛的外国朋友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四下坐着,恍惚间让人觉得似乎身处异国他乡.
那些老房子,酒吧,特色小店,粗布衣服、工艺品、闲着没事的老外……是西街的主要构件.西街的商品特贵,而且那些外国商人不比咱中国人,生意做得特精明,同行的朋友们都懒得去逛街了,于是我一个人在西街晃荡了一个半夜,方草草归了旅馆,免得同伴们担心呢.
次日,我们又乘车返回桂林城,游览了位于城区的象鼻山、独秀峰、七星岩、叠彩山、芦笛岩、甑皮岩遗址等美丽景点.
象鼻山在市内桃花江和漓江汇流处.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远看近观,都很逼真,故此得名.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通山顶,山顶平展,有明代建筑的实心砖塔,塔身为圆形宝瓶式.塔的两层基座正面嵌有普贤菩萨像,故名普贤塔.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江水贯流,可通小舟.每当明月之夜,看水月洞侧影,酷似皎月浮江.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它拔地而起,孤峰矗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故有“南天一柱”之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刘宋时,在桂林做太守的诗人颜延之,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独秀峰因此得名.每逢朝阳.晚霞照耀时,独秀峰似披上紫袍金带一般,故又名紫金山.从西麓上山,共306级达山顶南天门,纵目眺望,峰林四立,云山重迭,桂林全城浮现眼底.
七星岩在市区东边.岩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8~12米;下层为现代地下河,距中层洞底10~15米,常年有水,目前仍在发育中.现在开放游览的是中层,景物最丰富,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景色,酷似一条串珠状的地下画廊.岩洞游程800多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内温度常年在20℃左右.6世纪以前的水经注就有七星岩的记载,隋唐时已成为游览胜地.留有不少题刻诗文.
叠彩山横列于市区偏北,只见那山石层层横断重重相迭,如堆叠的彩缎,或许其因此而得名叠彩山罢.叠彩山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仙鹤.明月两峰,上面建有于越阁.叠彩楼.仰止堂.一拳亭.叠彩亭.望江亭.拿云亭等.山南麓有登山古道,林木茂盛.登于越阁了望漓江景色,历历在目.风洞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它南北对穿,中间狭小,仅能通人,前后则开敞为厅,四季清风习习,清幽别致.明月峰顶,景色迷人,伫立于此,俯视全城,极目千里.叠彩山上多石刻,著名的有唐代元晦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宋代朱
颜的访叠彩岩诗,李秉绶的兰竹画,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以及浩气诗,还有唐宋的摩崖造像等.
芦笛岩在西北郊光明山,距市区6公里.整个洞深240米,岩洞萦回曲折,雄奇瑰丽,游程约500米.洞内由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千姿百态的景物,有似彩霞.罗帐.森林;有似宝塔.云台.山城;有似游龙.雄狮.雪人.这个神奇美丽的岩洞,被人称赞为“大自然艺术宫”.芦笛岩内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壁书77则,都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最早的是唐贞观八年,至今已历时一千一百多年了,而今墨迹仍可辨认.这些墨迹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提供了资料.1959年后,修建了各种服务设施,为游客寻奇探胜.
甑皮岩遗址在南郊,离市中心10公里.这是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穴居遗址.这个洞穴遗址的中央是火塘.灰坑,可能是先民们煮食.取暖.议事的地方.在火塘.灰坑的周围,有三十余具人体骨骸,其中有母子合葬,有男女老少相互贴近的丛葬.这些葬式却是特殊的“曲肢蹲葬”,如同胎儿蜷曲,反映了太古人类那种投胎转世,死而复生的原始信仰.穴居出土遗物中,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直到夜幕降临街灯初上之时,我们方驱车返回了城市闹区,找了一座位于江滨的宾馆歇脚.而夜空下的桂林市,华灯高照,游人如织,更显别样风情.坐在宾馆的茶楼上,细细地品着茶,听着音乐,看着那隔岸的美丽风光,像流动的梦,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五光十色的街景,以及那多彩的夜空,教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多彩桂林跳动的脉搏.
在桂林市区歇了一夜后,便于次日匆匆驱车走往广西柳州逗了一圈便回了贵阳,这样一别,时间竟然又将近相去两年矣,但桂林山水,却是历历在目啊!
散文]难忘,桂林
在桂林这个地方呆了四年,转眼就要离开它,或许是永别.虽然心里感觉它不是一个可适合成就事业的地方,但确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天堂.或许我们对于它的美丽太熟悉了吧,就仿佛看久了,厌腻了.或许只有我们到了世界上其他的地方,我们才会重新发现它的美,留恋它的美.但,那份美已经只能珍藏在记忆中,渐渐褪去往昔的色彩,最后只能是一幕幕黑白的画面.不忍心就这样离它而去,于是,心中很想可以用数码相机把它的美丽永远的珍藏下来,留恋永远吧.
我爱桂林的山山水水,它陶冶了人无限的情操,萌生了涓涓诗情.如果有个500万像素的数码摄像机,可以将它的美尽收眼底.即使时光变迁,即使岁月老去,我依旧可以哆哆嗦嗦的从抽屉里翻出它们,回忆这段在桂林的大学岁月,那是天堂一般美丽的地方,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段恋情诞生的地方.这在我的生命中将会永远珍藏.
忘不了,桂林那潮湿的天气,就仿佛女孩子瑟瑟的哭泣,润润的模糊了视线,天地间蒙胧的聚合在一起,眼前一颗颗晶莹的水滴从灰色的瓦片上滴落下来,砸在石板上,溅起一片水雾.行人们各色的雨伞在雨雾中涌动着,桥头的栏杆光滑锃亮,一栋栋广西特有的楼阁,默默矗立在雨水中,沐浴着.
忘不了,盛夏里,烈日当头的暴晒,每个人都在四处躲避着阳光,地上白花花的耀眼,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会在这里窒息.经历了中午的酷热,人间的水分变做了蒸汽,升到了天上,于是下午,一片乌云骤起,狂风大作,苦了许久的万物终于得到了一时酣畅.大雨瓢泼坠落,冲刷着大地.雨水开始落地的瞬间,孕育了半天的地热依旧那么炽烈.这种景象就像铁匠们把冰水泼在了刚出炉的铁器上,于是只觉一阵烟雾,雨水又蒸发到了半空中.
忘不了,秋季漫山遍野的稻花香.青山的臂弯中,一层层梯田,黄的绚烂夺目.人们燃烧了剩下的秸秆,一股股袅袅的白烟,便在空气中慢慢的上升,翩翩起舞,最后扩散到遥远的地方.在桂林的山中,时时可以看到它们悬浮在半空,把远处的山峰点缀得就像一幅大意的山水国画,蒙胧而缥缈,神秘而悠远.
忘不了,大一那年,经历了今生意义最不同的一场雪.那是在南国,在桂林盼了十几年才降临的瑞雪啊.虽然短暂,但却已经把桂林打扮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没想到,在桂林这般娇羞的青山绿水间,依旧可以看到北国壮阔的景象.那天,每个人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四处玩起了雪,追逐嬉戏.
处在天堂,每天感受着它的美.将离去,实在不忍心让它流逝在岁月的背影里.于是,一阵念头萌动,我便想起了应该有个数码照相机,带着它走遍桂林的山山水水,让那快门闪动的瞬间,永恒纪录下这份不朽的美丽吧.
希望可发到网上!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