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国学经典语句,出处,翻译和得到的启示!三句就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2 18:20:29
求国学经典语句,出处,翻译和得到的启示!三句就够
1、尽信书,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②,取二三策③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④伐至不仁⑤,而何其血之流杵⑥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只取信二三册就罢了.仁者在天下是无敌的,凭借最仁慈的人(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慈的人(商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启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2、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
翻译
生于忧患:在忧患中会使人受到激励而得以生存发展.  死于安乐:在安逸享乐中会使人萎靡死亡.
启示
关心国家大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上善若水”
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启示
学会“上善若水”的处事哲学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