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千年一叹》读后感600—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1 16:04:37
老师您好,我读完千年一叹后,想写篇读后感,抒发不出来,请老师给予帮助,帮我写一篇读后感,600——800字就可以,谢谢您!
解题思路: 接合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用意。
解题过程: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千年一叹读后感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伊拉克之行的。当时看时,心里就很酸,当他讲到当地孩子的贫穷、无助时,我的眼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都不认识,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快乐地生活,但他们却也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他们的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之类的口号。战争让很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于是,生活的重担便一下子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这一切不能不让你开始痛恨美国,痛恨懦弱的联合国,痛恨伊拉克的当政者,同时也为这个民族悲哀。“贫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反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很早就听说过印度恒河的美丽,那举世闻明的“恒河晨浴”更是时常耳闻,但在我真正地了解了恒河时,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去恒河中沐浴圣水。因为恒河边有很多的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每天的排泄物就排在恒河里,而印度又有个习俗:人死后,骨灰会排入恒河。但一些人认为死了烧成骨灰排入恒河,一定会与别人的骨灰相混,到了天堂很难恢复原形,于是便把一具具全尸推入恒河,任其漂流。所以,恒河水很脏,但还是会有很多的朝圣者在里面浸水、喝水,来寻求所谓的干净。
以前总固执的以为,伊朗女人是很悲哀的。她们被黑袍裹着,失去了追逐美丽的自由。女人应当是属于缤纷的色彩的,而伊朗的女人只拥有黑色,她们周身都被黑色束缚,不禁让一些大谈个性解放的人对伊朗政府的规定愤然。但是,一位伊朗女士却这样告诉余秋雨先生:黑袍可以给人安静,让心灵也随着黑稠的飘动而沉淀,我们觉得它很美。
在看了这本书后,我真的由衷的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早在秦始皇时便统一了文字,使得中国历史活了下来,不象埃及的历史,变成了“木乃伊”,现在的人们面对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却完全不懂何意;而一部印度的普通历史,却也要中国人的著作来填补和修订。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经千辛,却也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不像两河流域许多国家,只剩下了一些颓垣残壁和一段辛酸的回忆。
在中东的很多地方,他们的贫穷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对现实的忍受也让我们悲哀,真想有一天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时的感触一定会深刻的多。
《千年一叹》读后感
黄昏中,远山如黛,当大片大片的落叶覆盖了前人的足迹,当漫天漫天的黄沙遮蔽了前人的身影。余秋雨依旧选择荒凉,于世纪之交开始一起“千禧之旅”,这不同于在中国本土写出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这一段征程充满危难与思辨,于辨中求进,于进中求思,唱出一出《千年一叹》。俯瞰人类文明,其文明历史能超过千年的国度为数不多,然而既已不多,缘何它们中的有一些走得竟无声无息,无踪无影?这一叹,艰难探索后的赞叹,亦是百般思索后的哀叹,当然也不至于“长太息以掩涕兮”,就如作者所讲,“我自己更珍视的是考察结果,是从对比中获得了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知”。
文章皆为作者日记形式的原始面貌,并无几删几改。书中,作者面对危难时的恐惧“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他震惊于人类文明这座巨型建筑缘何崩塌得如此凄凉,又如何崩塌?落叶,承载的是生命的重生和希望,然而这个毋庸置疑的残垣断壁结果,承载的却是一个个从古至今的灾难,尽管它也承载着古文明曾经的鲜活与灿烂。整个征程,作者苦思中都贯穿着这样一个疑问: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余秋雨选择荒凉,走进荒凉,探寻地理的远山和时间的远山,荒凉中有无处不在的危险,“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作者一行却没有选择坐火车或飞机,因为“飞机和火车大多停靠在现代都市,现代都市是现代文明的交点,却未必是古代文明的穴位。古代文明的经络已被掩埋,与现代的交通线路很难重叠”。
书中第一站是来到四大古国之一的希腊,希腊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第一天作者为找到了希腊的大海,希腊的神殿,找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找到了一位英国诗人拜伦,其名字镌刻在希腊的石柱群的某一根石柱上,拜伦酷爱希腊文明,愿意将希腊看成自己的文化祖国,并由其而引出了苏曼殊和中国而感到些许满足。
希腊于我而言,是有关于一部彪炳史册的荷马史诗,它是一幅再现古希腊社会的图景,包括历史、地理、民俗,一个反应迈锡尼文明的缩影;是有关于一批智慧与伟大的演讲家和哲学家,他们于演讲台上阐述着雅典最初的民主政治的光辉,即便不成熟,其积极影响却极其深远,他们于雄辩中开始提出对自然的思考,不满足于神话世界观而对自然进行哲学思考;是有关于一种盛大的竞技体育,他们崇尚阳光、运动和健康,以至于艺术珍品大卫雕像永远是跟这样的名词联系在一起,在那个时候,希腊人又彼此心照不宣,因为战争会为体育让路;是有关于一个艺术的发源地,深刻地影响了现今的欧洲艺术,希腊艺术之光闪耀不止,更不用提及希腊与欧洲只隔一条地中海,古典,也就是来自于古希腊的典范;是有关于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国度,当时的迈锡尼城内穷兵黩武,罗马帝国则虎视眈眈,王城沦落为一个堡垒,堡垒内部被攻破,外部的太多征战和杀戮似乎已注定一个干涩的悲剧,然而,征服者征服希腊,又被希腊的美征服,罗马帝国的雕刻永远只为统治者服务,它,永远也超越不了古典。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