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英雄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3 03:39:19
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英雄事迹
要故事形式的,
请问有没有短点的?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在学校期间,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培养教育,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受中共河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4月,为配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杨靖宇参与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并取得成功.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杨靖宇等按照党的八七会议的要求,再次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在指挥起义武装与反动军队作战中负伤.1928年春,在负伤未愈时,受党派遣先后到确山、信阳、开封、洛阳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间曾几次被捕,屡受酷刑,坚贞不屈.脱险后,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党中央学习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他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党派他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11月,杨靖宇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初,中共中央在给东北各级党委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一二六指示信中,要求在东北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以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为骨干、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共同进行抗日斗争.杨靖宇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于同年9月领导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他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同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击日伪军,威震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称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日伪军将东北抗联特别是其主力第一路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反复进行所谓“讨伐”.在1939年秋冬季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中,杨靖宇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闬江一带.最后,他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英勇顽强地战斗着,直至弹尽粮绝,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闬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他何以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也无不为之震惊.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杨靖宇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吉林省闬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廖海涛,1903年3月出生于福建上杭大洋坝(今溪口乡)大岭下村一个中农家庭.廖海涛参加了暴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尔后,他历任区、县党政领导职务,为工农的利益努力工作,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入闽.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廖海涛担任代英县(以纪念恽代英烈士而命名)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在强敌重兵压境的极端困难情况下,把被打散的县赤卫团和县、区、乡干部召集起来,以海拔1000多米的双髻山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10日,张鼎丞在永定西溪赤寨召开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人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当选为主席,廖海涛当选为委员.有一天深夜,廖海涛率领游击队奇袭大洋坝炮楼,缴获几十支枪和大批子弹,镇压了十几个反共民团头目.敌人见军事“驻剿”制服不了廖海涛,遂派兵逮捕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幼子作为人质,写信要挟廖海涛投降.廖海涛愤怒地把信撕得粉碎,随即挥笔给敌人写了回信:“只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没有屈膝投降的布尔什维克.”敌人恼羞成怒,惨无人道地枪杀了廖海涛的母亲,把他刚满周岁的幼子抛入黄潭河淹死,他的妻子备受残酷折磨,也惨死他乡;他家的几间住房也被纵火焚为瓦砾.廖海涛忍受着家毁人亡的巨大痛苦,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坚持在双髻山进行革命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但国民党顽固派却推行“北谈南剿”政策,加紧派兵“围剿”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春节后,粤军一五七师气势汹汹地向双髻山大举进攻.2月12日,廖海涛与黄火星一起领导闽西南红军第七支队和四、五支队各一部共200多人,与数倍于己的粤军激战.战斗打响之后,粤军不断从驻地龙岩乘卡车开到大池,然后急行军到双髻山增援,接连十多次向红军游击队控制的山头发起冲锋.战斗一直打到傍晚,廖海涛见未能把顽军打退,便亲自扛起一挺轻机枪,带着两名战士,绕到顽军的侧背,突然向顽军阵地扫射.他利用树林、山石作掩蔽,不断转移射击位置,大量杀伤顽军.黄火星乘顽军阵脚混乱的机会,命令部队发起反冲锋,迫使顽军不得不丢下100多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仓皇撤退.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开始和粤军进行谈判,并最后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
  1938年2月,闽西、闽南、汀瑞红军游击队集中于龙岩白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廖海涛被任命为二支队四团政治处主任.3月,二支队全体指战员开赴皖南.7月,二支队在张鼎丞的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与陈毅率领的一支队共同建立起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这块抗日根据地北靠沪宁铁路线,东临大运河,西北逼近日伪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日本侵略者千方百计要拔除它,国民党顽固派则经常借故在这一带地区与新四军闹摩擦,斗争十分复杂.廖海涛面对这种形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他和陶勇团长一起率领全团指战员深入到南京附近的江宁、溧水等地,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显著的成绩.1939年冬,廖海涛升任四团政治委员,1940年1月,他又升任新二支队副司令员.
  1940年5月,日军南浦旅团岗本联队一个加强中队从南京开到湖熟镇驻扎,企图以该镇为据点,组织“维持会”.这时,廖海涛率领二支队司令部和特务连驻在离湖熟镇不远的戴家边.一天早晨,一队日军从湖熟镇据点出动,下乡“扫荡”.敌人架起九二式步兵炮向戴家边赤山顶一座破庙开炮.廖海涛听见炮声,立即带着参谋和通讯班登上赤山西北的小山坡观察敌情.从望远镜中,他见有100多名日军正向赤山方向搜索而来.他果断地命令部队立即准备战斗.当日军进到赤山脚下时,他一声令下,支队特务连和三营七连的机关枪便一齐向敌人扫射,把堤埂上的日军扫倒了一大群.日军中队长和幸存的士兵虽被我军火力压到戴家边拱桥下面,但仍然负隅顽抗,继续用步兵炮向我军阵地轰击.廖海涛组织各连,集中手榴弹向拱桥下投去.结果桥下的日军除两名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被炸死,崭新的步兵炮连同3挺机枪、几十支三八大盖全部被我军缴获.
  赤山之战,使南京城里的日军和汉奸头目大为震惊.几天之后,3000多日军和伪军,在几十辆装甲车、200多名骑兵的配合下,分成十几路,从南京、镇江、江宁、句容、溧水、天王寺等地向我新四军茅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一天下午,廖海涛率领部队在溧水附近的周家棚子活动,被一路日军跟踪上了.他当机立断,把部队转移到叶家棚子附近的茂密森林里,与敌人周旋.敌人把森林包围起来后,派100多个骑兵冲了进来.他沉着地指挥部队,把日军骑兵打得人仰马翻,一下子收拾掉40多个.黄昏后,敌人向我军发起总攻.他以夜幕为掩护,从敌人火力的薄弱处,带领部队分两路冲出重围,胜利地到达郑村汇合.我军突围后,敌人未发觉.当伪“首都警备部队”进入森林时,日军指挥官误认为是新四军,继续组织火力猛攻,自相残杀了大半夜.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两位首长给二支队来电,传令嘉奖参战的全体指战员.
  9月13日拂晓,日军数千人从南京、镇江、句容、丹阳、金坛、溧水、天王寺、宝埝、延陵等地,分几路向我茅山根据地进犯.这时,廖海涛率领支队司令部和四团的两个连,驻在金坛至高庄一线.他立即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并令司令部特务连占领高庄北边的堤埂,筑好工事迎敌.天亮以后,我军新三团一营在高庄以东与日寇接上火.就在这时候,曾向我新四军寻衅闹摩擦的顽军六十三师也与从溧水方向来的日军打了起来.战斗不久,六十三师即从西阳、倪庄、石马桥、茅麓一带败退,日军乘机追击,六十三师溃不成军.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抗日,廖海涛毅然命令部队主动出击,把1000多名日军引到高庄堤下,与之激战一天,打死日军200多人,生俘两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使六十三师得以脱险.在紧张的战斗中,他还派人收容了400多名六十三师的溃散人员.后来,又派部队将这批人员连同装备护送回驻地.当时,部队里有的人对此想不通,议论说:“把人送走就罢了,那二十多挺轻重机枪应该留下来嘛.”廖海涛耐心地教育大家说:“我们决不能因看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行为,就动摇我们对外抗战、对内团结的方针.”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过长江,挺进苏中、苏北敌后,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南指挥部由罗忠毅继任指挥,廖海涛担任政治委员.1941年1月下旬至2月底,5000多名日军和一万多名伪军进入茅山地区的镇江、句容、丹阳、溧阳、溧水、高淳等县境内,增设了80多个据点,对茅山根据地反复“扫荡”.为了避敌锋芒,廖海涛奉命率部暂时撤离茅山,转移到太(湖)滆(湖)地区活动.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和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合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六师十六旅旅长,廖海涛任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兼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政委员会主任.5月间,廖海涛和罗忠毅奉命回师茅山地区.他们率领四十六团、四十七团与日伪顽血战数十次,终于恢复和巩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
  这年11月下旬,廖海涛在溧阳塘马村召集苏南抗日根据地各县党政负责干部开会.28日清早,晨雾笼罩着大地,能见度极低.日、伪军3000多人马突然向塘马发起袭击.廖海涛晨起查哨,拿起望远镜一看,发现了日军骑兵.他立即命令旅侦察连等直属部队,抢占村前、村侧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当时,十六旅所属四十六团、四十七团都已外出执行任务,与旅部同驻在塘马村的只有四十八团一个营和旅部3个直属连队,加上地方武装仅1000人枪,处境非常险恶.为了确保地方党政干部和机关人员安全转移,廖海涛命令旅参谋长王胜带上四十八团部队为撤退人员冲锋开路,他和罗忠毅一起指挥旅直属部队阻击敌人,掩护撤退.他们指挥部队打退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战斗持续到当天下午,我军重机枪手中弹阵亡,廖海涛接过机枪,对准敌群猛烈扫射.敌人便集中所有火力,向我重机枪阵地攻击,廖海涛和罗忠毅相继中弹,英勇牺牲.子弹早已打光了的战土们见此情景,胸中燃烧起怒火,待敌人爬到阵地前,战士们个个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直至全部壮烈殉国.
  廖海涛牺牲后,茅山抗日根据地人民将他和罗忠毅的遗体安葬在塘马,春秋祭祀,永远纪念
  节振国,冀东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10年出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今属河北故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兄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起进矿当工人.
  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宪兵包围节家,搜捕节振国等工人领袖.敌人抓住了节振国的哥哥,刚从井下回来的节振国冲上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搏斗中,他夺过日本宪兵队长的军刀,当场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和数名日伪军,后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冲出敌人的包围和追捕,负伤脱险.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的消息震动了冀东,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就连远在陕北的中共中央也知道了这件事,毛泽东同志称赞节振国是民族英雄.矿工们更是奔走相告:“节振国是好样的!”
  节振国伤愈时,正逢中共冀热边特委按照党中央指示,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他闻讯后迅速联络矿工,竖起抗日大旗,组成工人抗日游击队,参加暴动.不久,他率部加入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部,被编为冀东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直属特务第一大队,即工人特务大队,节振国任大队长.
  1938年7月起,节振国率领部队活跃在矿区和广大农村,发动矿工参加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威震冀东.在工人特务大队的号召和鼓舞下,工人抗日声势日益浩大.由赵各庄矿扩展到开滦煤矿各矿区,成立了数支抗日游击队,3000多名工人先后参加了抗日队伍.节振国率领工人特务大队和日伪军数次激战,两度收复赵各庄、唐家庄矿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冀东地区的抗日斗争.
  在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强,后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二团一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秋,节振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1日,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0岁.
  1940年8月,延安《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抗日军民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的抗日业绩.新中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