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家”的记叙作文、初中的.700字左右!(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17:51:26
关于“家”的记叙作文、初中的.700字左右!(急)
谢谢!
5.12下午2:28分灾难降临到汶川人民的头上,降临到四川人民的头上,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本次灾害来得太突然,震级太高,波及面积太广,一瞬间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同胞,本次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引起了国际爱心人士的特别关注.
看着温总理身影穿梭在灾区的各角落,听着他代表政府向灾区人民的承诺和慰问,知道救灾人员及物资源源不断送往灾区,我为我们国家有一位好总理感动,为我们国家有一届好政府深感自豪,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
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考验,八年抗日,唐山地震,洪水,非典,雪灾.我们不都过来了吗?
看着武警官兵冒着生命危险不停地忙碌于废墟之中,看着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看着我们的诸多记者奔赴救灾第一线为我们带来同胞的消息,我暗自祈祷:还在废墟下的老师,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挺住,一定得挺住,我们全力以赴的在救援,你们马上就会见到太阳,我们中国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同胞.
在此,我希望在救灾一线的所有人员:保重!我希望每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好好活着!我也相信,我们坚强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尽快度过难关的!
家给我的两种美味
家是温馨的,幸福的.家是快乐的,安全的.而令我最难忘的却是那回味无穷的两种美味.
第一种美味是鲜美可口的菜肴.每当学校的最后一次铃声奏响时,一天的课程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符结束了.回到家,奶奶看着我疲惫的脸,马上心疼起来:“回来了,上课累不累,奶奶为你准备了丰富的菜肴.” “听到”菜肴两字,我就条件反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我赶紧放下书包,跑到餐厅等奶奶上菜.只见热腾腾的翡翠白玉汤摆到了桌上,旁边还摆着“美人指甲煮蚂蚁”,“八面埋伏”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看着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美食,我不禁馋涎欲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奶奶看着我满意地笑了,笑得像一朵绽放的菊花.我在菜肴里吃出了家人的关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奶奶让我填宝了肚子,妈妈却让我享受到了另一种美味:那就是百闻不厌的书香.我有很多书,科幻的,小说,童话,传奇,侦探.各种类别应有尽有.妈妈常常与我一起捧着同一本书,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谈论现代的优质生活,幻想未来的世界.书籍丰富了我的生活,书籍丰满了我的羽翼.妈妈为我创造“美味”的点点滴滴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满足我的“大胃口”,冒雨给我买来了我心爱的《儿童文学》.从此我更加沉浸在书的殿堂里,更加爱读书了.
家的两种美味给我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我爱我家!
家庭,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避风港.可是,在温馨之中,也夹杂着家人的妙语连珠,另你哭笑不得.尤其是我家,有五口人,发生的事就更多、更有趣、更另人大跌眼镜.
就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一天下午,妈妈到隔壁姑妈家去,家里没有大人.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更何况,本小姐就属猴呢!于是乎,“混世大魔女”——我,就向亲亲的电脑伸出了“恶魔之爪”.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更可恶的坏蛋——弟弟,跟我展开了电脑争夺战.在激战了三百个回合后,我迫于无奈,只得喊了“投降”.没办法,谁叫我打不过那小子呢?
于是,我便摆着一张臭脸在写作业,不满地听着正南方传来的音乐、鼠标点击声、键盘敲击声以及弟弟时不时发出的笑声.哼,待会儿妈妈回来了,看你小子死不死!说曹操,曹操到.妈妈就真的突然之间“飘”了进来,当她看到我和妹妹恭恭谨谨地在写作业时,还一脸春风,可看到了弟弟的“犯罪行为”时,脸色一变.大叫:“小子,你作业写好了吗?快死去写作业!”弟弟一听到妈妈的“魔音”,顿时吓得腿都软了,接着,就被妈妈老鹰拎小鸡似的给拎了出去.
哈哈哈哈,小不点,想跟我斗,你还嫩了点.现在他们都出去了,不怕死的精神鼓舞我站到了电脑前,刚要玩时,妈妈的一声“你要干什么!”让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唯一的念头:
“快——逃——”
他闭上眼睛,诚心地祈求:“上帝,请让我有一所房子,我想好好地照顾我的妻子和儿女,我想有一个真正的家.”
他是个乞丐,成天在街上向别人讨钱.若不是为了妻子和儿女,他是不会这样生活下去的.他可以无所遗憾地去天堂,哪怕是地狱,他也无所畏惧.
上帝听见了他的话.仁慈的上帝想了很久,终于现身在他面前:“善良的人啊,我满足你的要求.”
一阵刺眼的光闪过以后,一所房子出现在他的面前,虽然不是很大,可他还是很激动地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以表示对上帝的感谢.
他们一家三人搬了进来.他每天像以前一样,白天在街上乞讨,晚上回到家里,和妻儿共进“晚餐”.日子开始很好,但很快地,他有些不自在起来:“我们住这么好的房子,却吃这么差的食物,还要挨别人的白眼,真是没有道理,要是我们有钱就好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中,他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跑到教堂里虔诚地祈求:“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钱,我想有点自尊,让妻儿吃得好一点,这样才有家的感觉.”上帝答应了他.
回到家一看,家里的地上全部是钱,至少有100万美元.他捧起钱,洒向空中,欢笑着.他的妻儿也在高兴地笑着.他用一部分钱,买了很多像样的衣服,同时他们每天吃的也不再是剩菜,而是上等的饭菜,有的甚至连富翁都不太吃得起.房子,买了一幢很大的;车子,买了一辆很贵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他也变得非常奢侈起来.渐渐地,他感到自己的妻子有点烦了,有点丑了,甚至想抛弃她.他每天沉醉在灯红酒绿中,甚至还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他的妻子很伤心,带着儿子和一些钱走了.
渐渐地,他的钱花光了.这时跟他一起喝酒的朋友,以及他在外的女人都离他而去了.“你这个穷光蛋,不配有这么好的房子!”人们蜂拥而至,抢占了他的小洋楼和车子.
冬天,极其寒冷,风呼呼地刮着.他一个人走在街上,被别人骂着,嘲笑着.他的眼睛湿润了,这时他的心复活了.他开始想念妻儿,回忆他们和他在艰难的乞讨生活中,互相推让别人吃剩的半块面包,想到妻子的种种叮嘱,儿子的亲切拥抱,他哭了,他叫喊着,在街上奔跑.他哭着,跪倒在地:“上帝,我只要我的妻儿,其他我什么都不要,求求您,上帝!”上帝语重心长地说:“去吧,他们在等着你!”
在街的尽头,有一所很小很小的房子,一对母子正欢笑着.他疯狂地奔跑过去……
[文二]
家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文三]
使什么破碎的
一近家门,安安就闻到一阵异样的味道,她下意识地冲进厨房,关掉灶上的火,不知是什么烧焦了,爸爸在书房里说:“谁回来了?”安安应了一声,走出厨房.爸爸还在书房里的电脑前坐着,书房里弥漫着的烟让安安刚走进去又退了出来.
“爸,炉子上烧的是什么?”“不知道,问你妈.”“妈呢?”“不知道.”爸爸漠不关心的态度让安安无可奈何,这时候妈妈开了门进来,看到安安笑了一下,脸色又立刻变了.安安赶紧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了上门.
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开始冲着爸爸叫嚷,为了那锅烧糊的东西,为了满书房的烟味,为了爸爸坐到电脑前就不肯离开的态度.妈妈是个很有文化的女子,用词深刻而犀利,虽不是在说安安,可安安心里一阵阵地刺痛,她背靠着房门想:“这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啊.”然后眼泪开始向下滑.
爸爸终于开始反击,为了一个男人的尊严来反抗一个女人的不可理喻和令人无法忍受的责骂.
为什么会是这样!安安蜷缩在门背后无声地哭泣.她不明白一个很好很温馨的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那个从容、幽默,如一座山那样支撑这个家的父亲在哪里?他亲切的笑,温和的热情为什么都不再属于她和妈妈,而是消失在一团又一团的烟雾和一夜又一夜的荧光之中.那个温柔,优雅,如大地般提供温暖的妈妈又在哪里?她对爸爸的温柔体贴为什么会变成了冰冷的指责和尖刻的讽刺!
门外传来了异样的声音,像是推推搡搡的声音.安安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打起来,虽然她一直相信爸爸是不会对妈妈动手的,可是她以前也一直相信妈妈的那句话:“别怕,安安,你有一个家.”那时爸爸妈妈第一次争吵,安安吓得躲进妈妈的怀里哭,于是他们不吵了,妈妈笑的很温柔也很温暖地说“别怕,安安,你有一个家.”多幸福的感觉啊,恍如隔世.安安在大大小小的争吵中度过了半年多,流了那么多的泪,每次她都用妈妈的话来安慰自己:“不怕,我还有一个家.”
妈妈哭泣的声音同样尖锐,穿透了每一层墙壁,墙壁都疼痛了.安安问自己,我还有家吗?
爸爸终于无法忍受,摔门而出,妈妈忽然就不哭了,一下子屋里变得很安静.
安安却似乎听到了有什么破碎的声音.
安安忽然很倦,很想睡去.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星期天早上从自己的小床上爬起来,挤到爸爸妈妈之间去睡,即使醒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一颗心里也满满的全是想哭的温柔.安安真心希望这一觉睡到忘记了爸爸的冷淡,忘记了满满的尖刻,忘记了他们半年多来所有的争吵声,然后醒来时可以看见他们的微笑,妈妈说:“不怕,安安,你有一个家.”
[文四]
回家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
出门在外,家是“蝴蝶梦中家万里”的那份思念,归家途中,家是恨不得“千里庭缩”的那种急迫;久别归来,家是“审容膝之易安”的那种舒适.
无论身在何处,与家的距离都近在咫尺.因为家是慈母手中的线.在你临行之前已密密地缝在身上.不管离家多远.家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那充满着母亲的叮嘱父亲的关切,永远不会忘记.
归心似箭,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其实归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变成一束光,千里之遥转瞬即至,越要到家的时候,这种感觉越强烈,直到踏进家门才会慢慢褪去.
那首经典的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家深夜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听《回家》,你会强烈地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中亲人的牵挂,思乡之情从心底慢慢升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赶回家,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耳边似乎想起李后主国破家亡后的感叹:“千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也只能“梦里不知客”,无家可归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因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便是家.
离家、想家、回家,人们经常重复着这件事.但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枯燥.不管我们离家多远,对家的那份牵挂都会把我们带回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悠扬的萨克斯再度想起时,我不禁自问:“何时回家?”
[文五]
家的感觉
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感情的民族,何为家?且看“家”这个字,房子下面有豕,即猪,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一家人和和气气的住在一栋房子里,还养着满圈的肥猪,好一派温馨的“农家乐”.中国人该是最安土重迁的吧,因为有家,能遮蔽一切苦风愁雨,干吗还得四处奔波呢?
出门在外,几乎所有的宾馆都有这样一条标语:“宾至如归”,看多了不禁就多想,真的吗?仅那些叠得整整齐齐的床铺,冰冰冷不透一丝温情的被褥和一些貌似豪华的家具就可以让客人门有回家的感觉吗?恐怕不然.我们重视家,不仅因为它有我们从小就以熟悉的环境和一起生活的亲人,更重要的怕是心中那隐藏的依赖和无拘束的感觉吧.在外求学,假日到家如能看到自己想念已久的父母固然是好,但是在餐桌上那无拘束的畅谈,无压力的氛围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觉.若有人认为有亲人的地方便是家,我恐怕不能赞成.不信你同父母一起住宾馆试试,我宁愿呆在自己乱乱的小窝里.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长大了,总要离家这时的家的感觉再不是妈妈不胜其烦的唠叨,而升华成一种记忆,一种气味,在他乡不如意时蒙上眼帘的一层雾.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而变成了港湾.无助的时候心里牵念的不再是关乎前途、关乎生计的大问题,而是急的想钻到家里的床上大哭一场.
可是说了这么多又何如呢?谁有能说得清道得明这家的感觉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家在心里上的作用就如同起风时添的一件衣服,恰到好处,但有多暖也只有你知道.
我所体会的家的感觉无非是有暖有温馨有父母有亲人有快乐有包容有安定,如此而已.有家如此,夫复何求?
[文六]

徐其国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说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唱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力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于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评点:文才,文思,文化.灵活,自然,文化底蕴较厚.
带着我的家去流浪
高三(6)班曹瑀鋆
“人生最大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你已经被问了几百次了吧?那是当然,这可是你在尚未与世隔绝时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而我以前的答案则是:走遍地球.因为我实在是太爱这颗美丽的星球了,年幼时从书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奇观,风土人情和可爱的生物几乎让我痴狂,所以我愿意毫不犹豫地走上这条也许没有尽头的路去看看它们.现在,每当我向上帝许愿时都会小心翼翼地更正一下我的理想:请让我带着我的家去流浪.
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事了,那时正值我叛逆期的顶点时期,我几乎毫不在意周围的人.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要想一个人独自行走,就必须学会享受寂寞.在那些蓝色的日子里我开始有些偾世嫉俗了,甚至希望自己被忽略.自嘲的影子也在日渐扩大.一天,我带着戏谑的口吻问母亲:“假如我是个杀手,不能再回家怎么办?”
原以为母亲会瞪大眼睛呵斥我的荒唐,没想到她竟以平静得没有丝毫波澜地声音对我说:“没关系的,反正你知道我一直在这里.”
那一刻,我辛苦经营的那堵自闭的墙彻底被击碎,化作了一股温柔的水,至今滋润着我的心灵,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我的亲人把家筑在了我的心里,纵使我将心防建得再高已经挡不住家的暖流.暖流将我包裹起来,轻轻的、柔柔的,低声细语告诉我习惯被忽略并不是享受寂寞.我已感觉到独行的路上自己缺少了一些东西.
于是我常常在想自己少了什么,我需要什么?亲人吗?可是如果旅途中带上他们会太累太累,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要去走.也许是一些用过的东西,不,独行的路上总会有很多坎坷,我无暇去顾及他们的好坏.
中秋节的那天我独自在家,才发现我一直想要的.那天工作繁忙的父亲在我回家前已将我爱吃的月饼送回了家,而后似乎又出去了.我切开精致的月饼,开始享受美味.可是不久,我发觉到月饼太甜了,那时一个月饼我才吃了三分之一.猛的我察觉到一个月饼是要给一个家去共享的,可我呢?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原来我要的是一个可以分享、分担一切的家.
最后,我向母亲吐露了我的理想:“我要去走遍地球.”母亲轻笑,指了指我的胸口,温和的脸上闪现着慈悲的神情,没有言语.我知道,那是她认定了为我守望,守望远方的我和我带着的家.
我想,当我离开他们开始独立行走时,无论是哪一年的中秋,我都会捎回一份留下三分之一的月饼,那不是仪式,是证明,证明我正在这个星球的某个地方顺着梦想指引的方向并带着我的家在流浪.
评点:感情体验比较独特,叙述的角度比较新颖.
夜船吹笛声萧萧
高三(10)班陈希
时间慢慢的,慢慢的流过,当年那个头发凌乱衣着肮脏的小女孩开始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着干净的手指和洁白的手帕,小谢依然认为她不是这个城市的人.时间的长河冲刷过一切布景,将我们带到下一个布景时,偏偏把小谢留在了那个城镇.
小谢说,她定格在那个瞬间,再也不出来.
忘不掉的,便是在祖屋的天井里,爬上凉如水的石桌,看暮色四合,浮光掠影,细风慵懒地从指间飞过,微微发困间笛声悠然入梦.祖屋前的河里常停着的乌蓬船,渡人喜欢在无月无星的夜晚吹笛,笛声沉静苍凉,若是下雨,便更有一番情致.小谢软下身子,快入睡时,婆婆温暖的大手便接住了她,把她抱到很大很宽的红木床上.
小谢一直以为,那便是她一生一世的家,所以当父母将小谢接到这座城市,小谢很努力地摇头,想将自己摇醒,而这个梦,她是再也醒不了了,只有踽踽独行.
这个生硬的城市,找不到一条青石铺上地的曲折小巷,有肮脏的河水却没有吹笛的渡人,雨水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没有一丝声响.小谢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也觉得这个无声的城市是个无趣的地方.
这些年来,小谢觉得自己便是那渡人,从一个渡口辗转到另一渡口,看雨中明明灭灭的灯火,找不到驻脚的家,只能从一场繁华漂泊到另一场繁华.那个渡人应是有故事的,而在小谢的故事里,他仅是思乡的另一种寄托罢了.
再回小镇,小谢已经长大.走在柔软的土地上,小谢眉上停着落寞,腕上系着红丝线.婆婆说可以祛邪的.祖屋已无可挽回的破落.婆婆说过,风侵蚀一扇木窗要三十年,大门的红漆剥落要六十年,白蚁啃食完木梁要一百年,这个家在风雨中能伫立几生几世.可婆婆没有想过,当主人走了,屋子空了,家也散了.家不是这座祖屋,家是小谢对婆婆的牵挂,家是夜晚悠扬笛声中下谢睡梦里的笑靥,家是小谢腕上解不下的红丝线.
离家数日,小谢已有些挂念家中鬓有清霜的父母.虽不喜欢那座城市,小谢仍清楚记得家中温暖的灯火,在陌生的城市不会遗失家的方向,那里,父母在等待.
其实,有羁绊的地方便是家.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回家吟
高三(10)班 葛瑜
在年轻的又古老的岁月里,将凤仙花瓣缠在指尖的年龄,往事如冬日下午四点钟的阳光般温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遍地是开花的蒲公英,有心无心地将他们吹散,夕阳西下,朵朵飘向天涯.
每当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最先跳进脑海的总是田野里蒲公英飞舞的画面,白茫茫得像雪花一样潇洒在美丽的黄昏,片片浸湿里泪水依依不舍地徘徊,因为他们不愿离家.
很久很久以前,我和蒲公英一齐离家流浪,在喧哗又寂静的都市早已追寻不到它的消息.晚风来另的日子,我独自一人在暮色的苍穹下问风儿当年蒲公英的去向,它们可曾想家,然后静静地等待永远没有回应的答案,在寂寞地想家.
很久以前回了一次家,没有像想象中小野马脱离缰绳的狂喜与暴躁,流浪或日里夜里盼着的第一次回家竟是和亲人的诀别,我跟着长长的白衣队伍踱着步子送她最后一程.第一次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死亡判决的时刻,人类只有忧伤.最后她一人沉沉地睡在了山坡,那里开满了蒲公英,也开满无人问津的苍凉,每一粒种子都在风中传递着亘古不变的哀愁.
临走的时候,我贪婪地注视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野心地想踏遍石板路的每一块青砖.离家的孩子不知道下次回家是何期.
许多年后的一个黎明,我又含着泪悄悄的离家.
有些东西永远无法恨,家像家.纵使它再贫瘠守旧,再不入流,只要看一眼潺潺流淌的溪水,那三月满山映山红的妖娆和那些布满沧桑的脸,清澈的眼,所有的不快会立即冰消.
那生的生,死的死,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已知,历史从未解答过爱的神秘和灵魂的离奇,梦与空间里宇宙进行着的层层的迷.家则是一个要用一生来诠释的迷.即使全世界都将你拒之门外,家的门却永远敞开着.
人生只有一条路,那条路的尽头是坟墓,我一刻也不停地行走,只为在到达坟墓前到家.
只有一直保持家的力量,才能在人生的雷电风雪中,在生命的刀砍斧凿里,永远不失去飞翔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