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身边的文化现象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9 13:52:36
我身边的文化现象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呀?
“大一统”文化的现象
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形式."每个民族都是不可替代的,在文化都具有其自己的唯一性与特殊性.
对于文化的概念,我们也可从其类型来界定.关于文化的分类,我有自己的看法.民族文化是上位概念,代表国家;其次是地区文化,代表省市州;再其次是集体文化,代表小范围的群体;最下面的是个人文化,代表个体.于我而言,个人文化代表了个性,应该是最应该受到尊重与重视,可在长期以来个人文化却始终湮灭于民族文化或集体文化之中.
中国近代学者梁濑冥先生的分类是:"文化不外三个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应该说,梁先生对文化的分类应该是到位的.精神生活方面就是指上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学术和文学等意识形态的东西;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宗教、习俗等,也可以叫做"习俗文化";物质生活则就是一种吃喝玩乐文化.
我以为,在梁氏分类的三种文化中,中国一直都主要只有两种:习俗文化和物质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自然有着丰富的习俗文化;中国人能活下去,在底限上也就有自己的物质文化,但是我提醒大家,中国人缺乏真正的精神文化,而真正的精神文化是以独立文化人格为标志的.
无论是历史上的太平盛世,还是目前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它们与文化繁荣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国泰民安只说明物质文化发达,并不等于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二者并行之时,但是二者悖行的情况也有很多.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才有史无前例的文化高峰;又如,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与新文化运动并行不悖.因此,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并无逻辑因果联系.我们还可以发现,自古以来大思想家的物质文化往往是匮乏的,这是由于精神文化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物质文化只是精神文化的下位概念,因为人活着不只是为了物质生活,人的尊严恰好是在思想文化上,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因此,我们判断一个民族的优劣,不应仅以物质文化为标准.
中国历史出现过的太平盛世(如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一直是"大一统"之下发生的."大一统"确实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表现在社会稳定发展,丰衣足富国泰民安,但也在文化上表现出致命弱点:高度集权,禁锢思想,精神文化匮乏.这样"大一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没有出现过几位大思想家.从"大一统"的这个弱点来讲,民主才是思想自由的必经之路.春秋战国时期或军阀混战时期,其政见与统治者不合者,可以自由逃往他国或他方,人不留我自有留我处,不用担心无处逃遁而被迫害致死.独裁专制国度的"大一统",注定会排斥异己打击异端,让新思想无处生根,这样的国度里不会有真正的思想自由,不会有独立的文化人格,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精神文化.
那么,缺乏独立文化人格的中国文人又做些什么呢?从春秋战国儒士出现开始,中国文人历来都是为朝廷卖命而已,著书立说多是取悦于朝廷,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如果遇上思想禁锢或文化钳制,精神文化就丧失殆尽.东汉末年发生过"党锢"之祸,起因是由于儒士争议政弊,终于招来杀身之祸,二三百人连同其家族被诛杀.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使峨冠博带之士"闻风丧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足可以让文人丢掉小命.这种情况下,文人们 "避席畏闻文学狱,著书只为稻梁谋",文字工作只是训古注解,不敢再有自己的思想,最多只是咏牙签、叹尿壶.文人们个个畏怖避忌明哲保身,放浪形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或终日饮酒赋词醉生梦死,最终沦落为只会吟月哦雪,甚至是风流倜傥的浅薄文人.据载,"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饮酒玄谈,或研究如何用炼丹炉炼出仙丹.虽然有人赞赏"竹林七贤"对独立的文化人格的追求,但由于他们在"玩"上的"突出表现",有人就对他们持了否定态度,将他们嗤之以鼻,将他们谑称为"竹林七玩".
对于不属文化阶层的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更是沉溺于物质文化之中了.因为本质上讲,物质文化就是吃喝玩乐文化.中国人的这些文化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麻将文化、饮食文化,不一而足.无论精神生活如何贫瘠,中国人每日只是喜欢吃喝玩乐,餐饮娱乐行业在中国永远是火爆的.
中国"大一统"的方式陈陈相因,"古有科举,今有高考",二者都是用以统一思想.科举制度的必考科目是政府硬性规定的《四书》、《五经》之流,高考作文的思想内容也必须符合政府的意志.若有违反者,一律将试卷"格杀勿论",古今皆有之.
"康梁变法"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摇摇欲坠,但考试仍在进行.康有为主张变法,还与千人举人搞了"公车上书",深受保守派的仇视与嫉恨.他与梁启超等进京参加了会试,出于对他"妖言惑众"的报复,官员们将一篇"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的试卷抽出作废,以为那是康有为的试卷,可后来才发现将梁启超的废除了.康有为最终虽还是名列会元第一,让我们却可对科举考试窥见一斑.
现今的高考制度也有类似现象.每年在网上我们看到的得零分的作文,都是因为"奇谈怪论"而被"废除"了.但事实上,这些作文文采飞扬,广征博引,鞭辟入里,至少不算不佞之作.它们被废除掉的原因,无非是显个人文化,或张针砭时弊,触及到某些人敏感神经了.国人批判应试教育已持续十载有余,可高考制度却仍然"健在",且有"不断强大"之势.看看每年高考时,全国上下从政府到市民都非常关注,足见其对国家的重要性.高考已经超越了教育考试,而具有了"大一统 "的政治意义,难怪还有人以"除了高考外没有合理的选拔形式"为由,主张将高考继续下去."大一统"并非一种民主形式,它决不会允许个人文化的滋生.倘偌人人都有独立思想,社会稳定就有隐患,这便是"大一统"的思想根源.
中国的文化以物质文化见长,其实也是"大一统"带来的结果.中国可以修起高速公路,可以筑起摩天大楼,可以让载人火箭进入太空,可以有惊人的GDP增长速度,但这些都属于物质文化,跟精神文化无关.要发展精神文化,首先得尊重个人文化,提倡学术自由,不能搞"罢黜百术,独尊一术"的"大一统",因为凡是有思想的人,其个性都是非常鲜明的."大一统"的局面若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格永远不会独立,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也就将会永远缺席.
(朋友这是我最近找的一篇文章,你可以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