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1 23:07:27
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孔子借水喻人性: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
要正确地理解这句名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智”,什么是“仁”?在儒家的经典著作里,所谓“智”,就是聪明智慧;所谓智者,就是智慧很高,有很高的知识修养的人.有的解释为无所不知的人.在古代,人们认为智是从学习知识得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也悦乎?在古汉语中,智与知通假.在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知”被写成由“矢”和“口”的组合.即象征着一个人象飞矢一样快速地获取知识.在孔子看来,只有那些谦虚好学,博学多才的君子,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贤才称得上是智者.由于智者已经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所以智者是最快乐的,没有什么烦恼和忧愁.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西方人认为,智者的特征在于:一是具备多项思维能力和才能的人,有以经验为基础的实用知识;二是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是具备省思、评估和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能推知和预测未来.
那么,智者为什么会乐水呢?水是客观世界的物质,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人的生存,离不开三样东西:空气,食物和水.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水是五行之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东西构成客观世界.在中国,儒道两家都认为,人道和天道是相通的,即“天人合一”.水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又是战胜其它所有事物的最强大的力量.我在《九水画廊游记》中也引用了老子的名言:天下莫柔于水,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儒道两家都把水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孔子谈水的言论很多,不再一一举列.儒家还认为,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象水那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孟子说,君子行善如水之流下一样,是极其自然的事.智者是快乐,活泼,喜欢水的,象水那样顺从自然法则,即象水那样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这里,人道和天道就完美地统一了.这就是智者爱水的道理.
说说“仁”和“山”.“仁”是一个哲学概念,《论语•里仁篇》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人的.在甲骨文中,二人相对为仁.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于别人.人有“仁爱”之心,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由于仁者只行善,不作恶,所以仁者是恬静的,与人为善的,与人和睦相处的,因而是长寿的.这与山的品性是一样的,最自然,最平稳,最本色,是造物主即大自然的安排.山上有土有石,有草有木,有鸟有兽,对人类利惠多多,从来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山上还有矿藏,五行之中有“土、金、木、水”四种东西在山上.所以仁者应当向山学习,爱山,乐山,与山为伴.古代的大儒和隐士大都在深山里隐居,寻求心灵和自然的和谐.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否则,大自然也会报复人的.当然这种报复也是一种自然状态.为什么说“仁者”长寿呢?因为实行仁义的人,处处想着别人,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故而麻烦就少,遭到的报复就少,意外事故就少.所以就长寿.儒家认为,仁者无敌.象周恩来那样,连他的敌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大仁.总之,儒家的先进性思想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与他们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就连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认为,人类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诸多难题,必须到孔子的那里寻找智慧.智者与仁者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征.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不同的是智者快乐、活泼、好动;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这与山和水的性格是一样的,水是流动的,山是安静的.一动一静,构成了自然界最和谐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天人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