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一论文 求解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2 03:38:06
老师要求 在寒假期间 写一篇关于阅读红楼梦的论文 不少于;两千字
解题思路: 木木为你提供几篇范文,希望对你写作有帮助。
解题过程:
红楼梦读后感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 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个厚道人,不过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 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 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不过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名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 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 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 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 可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 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同,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同,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平生最恨者”。王夫人平生最恨会勾引男人的女孩,探春平生最恨不尊重她的人。探春得了曹公一个“敏”字,敏锐又敏感。王夫人又何尝不是呢?   说完了王夫人的个性,再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先说夫妻关系。很多人觉得她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死封建。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婴的情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明显生育能力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赵二人。  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 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平生最恨者”,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一个是安分的周姨娘,一个是泼妇赵姨娘。赵姨娘肯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讨厌她,整个贾府都没人喜欢她。她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环,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环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可以借机再把她“兔死狗烹”。(我觉得袭人对晴雯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可叹赵姨娘傻人有傻福,连生了一女一儿,这样一来,别说王夫人,就连贾母也不能奈他何。母凭子贵吗!而且赵姨娘身上那股子市井气比起王夫人来肯定另有一番魅力,所以贾政也真的被她迷住了,好在她是个万人嫌,威胁不到王夫人的地位,所以也就勉强容下了。  再说王夫人与贾母的关系。贾母毫无疑问是全书中最有福气的人。她嫁入贾府时应该是贾家上升的阶段。丈夫代善是个帅哥,贾母曾说“这些儿子孙子就只宝玉象他爷爷”,可见也是个面如秋月色若春花的万人迷。贾母与他感情很好,生了三个(也许不止)儿女。贾母年轻时管理家政很有才干,比凤姐“还来得呢”,嘴巧心活,肯定也很讨公婆喜欢。她虽没读什么书,也并不重视女孩子的文化教育,但她本**热闹,有心胸,有品味,并非尚德不尚才的人。她不但能干,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爱看仇十洲的画,会“收拾屋子”,曾建议黛玉用霞影纱配翠竹,还帮宝钗选择室内陈设,“保管又素净又大方”,善于欣赏音乐,在元宵宴和中秋宴上就表现出对音乐欣赏的品味,对于无聊的言情小说也自有一番批评。异性喜欢互补性格,同性则是物以类聚。贾母喜欢的人身上都有她的影子,比如凤姐的精明,黛玉的诙谐,湘云的豪爽,宝琴的热情以及鸳鸯的能干和晴雯的灵巧。她比王夫人显然更脱俗更浪漫,王夫人刚嫁过来时性格肯定不入贾母的眼,而且也没有贾母的才干,贾母又是个有一说一的人,可能有意无意也会说她两句。王夫人具有凤姐和探春的某些特点,但并没有她们的口才和能力,因此只好少说话,贾母说她“木头似的”,她倒真是藏拙,与宝钗掩盖锋芒的“藏拙”不同。总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领导手下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王夫人总算忍过来了,后来贾母也比较疼她了,对于一个对自己忍耐,尊重又听话的儿媳妇,谁还忍心骂她呢。相比起邢夫人,王夫人也算能干,老实,娘家又有地位,更重要的是,生了宝玉这么个“活龙”。贾母老了以后,家务交给儿媳,脾气肯定也越来越好了。王夫人的地位直线上升,虽然贾珠之死给她很大打击,但她很快就把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以巩固她在贾家的地位,保证在宝玉长大之前自己依然掌握贾府大权。王熙凤倒也没辜负她,对她比对自己婆婆亲得多,而且又讨得合家(尤其是贾母)的欢心。后来她的女儿元春又做了贵妃,她在贾家的地位当然就更巩固了。  王夫人与黛玉的关系又如何呢?多数人认为她不喜欢黛玉,所以阻挠她与宝玉的爱情。那么她为什么不喜欢黛玉呢?首先,性格不合,黛玉是风流灵巧,锋芒毕露的人,与王夫人人生哲学不同。我上大学时看过一本报告文学,名字忘记了,是以前慈禧太后的宫女回忆以前生活的,她说慈禧喜欢的女孩应该是好处深藏不露,不要过于彰显,应该是从内部隐隐约约透出光彩来,象珍珠一样,若是表面光华闪烁刺目就不好了(大意如此)。我想这是众多王夫人式封建卫道士对女孩的要求。其次,黛玉有很多明显的缺点,身体不好,爱找麻烦要配药;脾气不好,多疑爱哭;而且还喜欢招惹宝玉,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让宝玉为她神魂颠倒,这是王夫人最恨的。一方面宝玉是她在贾府呼风唤雨的最后本钱(“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振兴家业的希望,不应执迷于儿女私情,另一方面,在爱情方面不如意的中年女性往往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憎恨以黛玉晴雯等为首的与宝玉亲密的年轻女孩子就包含了这种变态的醋妒心理。不过我还有一点看法就是,王夫人在了解黛玉这些特点之前就不喜欢她,确切说是有成见。证据也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她头一次见面就再三告诫林黛玉,跟别的姐妹们怎么玩都行,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次“休要睬他”。意思很明白:你别招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这时黛玉是初进贾府,百般小心,还没有表现出后来在贾母宠爱下使出来的小性儿,举止也是稳重大方的,而且这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古人发育晚,黛玉本来就长得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尤物般引人遐思的外貌(曹公那一番描写只是小说家在主角出场时的例行描写),何以王夫人要这般敏感?说她爱子心切吧,怎么不见她对宝钗宝琴等人说过这种话,她们更漂亮,而且进贾府时宝玉更大,应更避嫌才是。我的推测是黛玉长得象一个王夫人很讨厌的人,王夫人后来讨厌晴雯,就说她“眉眼有几分象你林妹妹”,可见她是连黛玉的外貌也讨厌的。其实黛玉的外貌应是惹人怜爱的,之所以让王夫人看了刺眼是因为她象了王夫人很讨厌的人。这个人是谁呢?最自然的推论是她的母亲,贾敏。旧社会大家庭中婆媳不合,姑嫂不合是很正常的。曹公没怎么写贾敏,小说刚开始不久,她就去世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度其母不凡,故有此女”。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贾敏是个怎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最宠爱的女儿,自然有着天仙般的容貌气质,而且也象她的母亲和女儿一样,伶牙俐齿,有品味,擅于作乐,享受生活。她生在贾府鼎盛时期,真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王夫人在与凤姐商量抄检大观园时,提到“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又说自己“没享过什么大富贵”,可见王夫人做姑娘时也没有贾敏这么舒服。遥想当年王夫人初入贾府,承担起管家重任,肯定是谨慎小心,生怕婆婆挑错。看到贾敏虽与自己年龄相仿却过着轻松娇纵的生活,怎不羡慕加嫉妒。偏贾敏可能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暗中得罪二嫂还不自知。贾母疼爱她,不肯让她过早出嫁,长期相处可能更加剧了王夫人与她的矛盾。李纨曾嫌林妹妹嘴刁,说:“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这在李纨是句玩话,但可能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倒真是这样诅咒的。可最后贾敏嫁给了出身清贵,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探花林如海,相比起潇洒飘逸的林妹夫,贾政虽好读书却始终没中(叶公好龙?读腐书?),爵位也给哥哥贾赦袭了,幸亏皇帝赏了个官,而且平时虽养了群清客,却没真见他做过什么诗,比起林如海这样的只能算附庸风雅。林家虽不如贾家富贵,但林如海自立门户,没有公婆姑嫂约束,到任时携夫人同行,何等风光自由!而且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虽有几房姬妾也都是为了生儿子用,何况也没生出来),贾敏死后立刻对女儿表白绝不续弦。封建时代得此一老公此生足矣。总之,嫁给林如海可真令人羡慕!(说不定王夫人还暗恋过林如海,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呵呵,我要是个恶俗导演,拍部《戏说红楼之红楼前传》一定会有这个情节!——玩笑。)王夫人对小姑子这番愤愤不平一生都无处发泻,如今她女儿倒投*来了,你说能放过她吗?  关于王夫人撮合宝玉宝钗,依我看她也是经过长时期的考察才决定的(可能在金钏投井之后),而且一旦决定就立刻付诸实施。薛姨妈当然也愿意这事,但肯定没有她姐姐做的有效率(以她的能力和智力,连薛蟠都教不好,夏金桂也管不了,实在是个没主意的人,说她在破坏宝黛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实在抬举了她)。宝钗的优势在于娘家有钱,又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健康状况和能力为人都是拔尖的,而且很老实听话,还总爱劝人学好。除了黛玉,还真没人能和她抗衡。有她做宝玉的老婆,不但能让众人心服,还可以弥补凤姐没文化,身体弱的缺点,成为新一轮管家奶奶接班人。于是王夫人首先是博得元春的首肯,其次想办法让宝钗退出选秀(日后贾家可能会因此获得欺君的罪名),再想办法让宝黛分开,再逼死黛玉,等等。当然,她机关算尽,最后即没能留住儿子,更没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王夫人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好象没干什么别的事,偶尔陪老太太打牌听戏。她没什么爱好,只念佛吃素,捡佛豆。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为了保佑她的荣华富贵吧。书中没有她对自己罪孽忏悔的描写,只在金钏死后她哭了一阵,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立刻就坡下驴,拿着宝钗善意的猜测做了自己杀人的借口。“虽然她的确是我逼死的,但只要别人不这么想就行了。”这就是这个伪君子的真实想法!所以以后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就只见她肆无忌惮地撵人骂人逼死人,再未见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  高鄂对王夫人好象挺有好感,直到最后也未让她遭报应,晴雯变鬼只报复了她的不争气的嫂子,金钏死得那么冤也没见闹鬼,难道宝二爷祭她一番她就满足了?真是莫名其妙。
迎春探春性格产生的原因
  在《红楼梦》中,贾府有四个嫡亲女儿——元、迎、探、惜。其中除元春外,其他三位姑娘皆是庶出。元春早已入宫,贵为皇妃,为贾府带来无限荣耀,无人能比;惜春年纪尚小,生性冷僻,不与人交好,又为宁府唯一小姐,无人可比。唯迎、探二人年纪相仿,出身相等,偏同属一府不属一房,性格打相径庭,作风截然不同,导致贾府上下明里暗里皆将二人做对比,惊叹:为何会有如此性格相反的姐妹。
  迎春、探春同为荣府之人,只一人为贾赦之女,一人为贾政之女。因贾母素惜对于隔代人有着自然的一种本性的疼爱,于是,迎春和探春自小便与众姐妹一起同吃同住,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接受同等的接人待物等礼节的教育。贾母又常带姐妹见客,见识相同。两人又同为庶出,妾生之女,是个“正经的主子”,但又是个“瞧不上眼的主子”。庶出的女儿无法与正出的女儿相同,她们不能光宗耀祖(指元妃之事,庶出的女儿很难选择一个好的婆家)。但她们有不象庶出的儿子,有机会挤开正出继承家业(正出亡,庶出取而代之),让太太们日夜提防。既无益亦无害,以至她们完全不上正经主子的眼,看老太太的态度便知:她宠的上王熙凤,娇的是贾宝玉,喜欢的是薛宝钗,“心肝肉”叫的林黛玉,偏爱的是史湘云。至于迎春、探春很难说在她的心里占多少位置。吃穿用度一概相同,地位相等,谁不比谁高贵,谁不必谁过的好。
  同处如此相似的环境,两姐妹却产生光与影般相反的性格。在贾府人中对两人的性格看法有两种反应,其中迎春是
  “二姑娘混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迎春之懦弱如没反应的疙瘩,逆来顺受,不懂反抗。在邢夫人的眼中她“心活面软,窝囊无能,不及探春一般”,凤姐更用“不中用”断定;比起宝玉的“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以及平儿含蓄微讽的“好性儿”
  宝钗那刻薄的“有气的死人”更为传神。迎春之懦弱怕事,贾府上下皆知,仆役丫鬟皆“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
  探春是“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些扎手。”迎春的丫头说她“伶牙利齿,会要姐妹的强。”在接手管事后,管家娘子感到“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平儿也警告“果然招他动了大怒……你们现吃不了的亏。”王熙凤更在直批贾府男女后,独赞探春“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宝钗则认为探春是贾府主子姑娘里的“尖子”,连最不管事,不议论姐妹的宝玉和黛玉也说探春“最是心里有计算的”“乖人”。
  性格常常反作用于作为,性格决定着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作风。
  未出阁的女儿不能随意走出家门,为排场解闷,常常会在姐妹间四处走动。或下棋,或喝茶,或谈诗。可在书中我们鲜少见到迎春主动到谁的房中闲聊或与谁亲好,要只连冰彻的惜春还有妙玉来下棋。而迎春除参加公共聚会外,她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活动。就算出席活动,也少听到她的欢声笑语。她向隅独处,不声不响。诗社作诗。她只愿当个社监,家庭聚会,她陪伴,却从不发表意见,妙语连珠。大观园的活动从未以她的为中心或闪光点展开。她宽厚、随和、从不争强好胜,从未与谁发生冲突,姐妹间偶尔过火的行为她只以笑置之。个性柔软内向,处事为人低调,以致一昧地纵容丫鬟做出大闹厨房,欺负妯烟之事,更因她的忍让致奴仆要挟。“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无论是厚待还是薄待她,都不会得到任何报答或惩罚——真可笑可气。
  她对世事很淡,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南安太妃光临贾府,被派出讨风光的是探春不是她。“迎春竟似有若无“,她却浑然不觉,处之泰然;没有猜着元春传下的谜语,没有得到礼物,她也只认为是玩笑之事,并不介意;说错酒令,在众人七嘴八舌中,她只一笑,甘愿受罚。她温柔、平和,虽不与人交好,亦不与人交恶,贾环因与莺儿玩牌耍赖,姐妹们不唉与他玩耍。唯迎春与他相好,玩得倒也相安无事。她只愿做一名无名的小花——不象宝玉、黛玉去追求爱情,象宝钗、凤姐追求权力。甚至不能象探春一样争取别人的认同。生活的大波从未再她的身上激起浪花。
  相比迎春的平淡,探春的作风只可谓真性情,温文尔雅,言语和顺中夹带着精明、老练、机敏、凛然。她举止大方、襟阔朗,同时又有一条敏感的神经。她“三分冲劲、七分才华”。她可以为往上爬而离开生母,让人心寒;可以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用尽心计讨好上位者;她更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力挽贾府之狂澜之即倒。她的才华,她的冲劲,她的绝情都深入人心,她不是一般的大家闺秀,她没有女儿的悲天悯人,有的是男儿的政治豪情,她是正统分子,同时又是一个闺阁异类,自诩为不让“须眉”的“脂粉”、“雄才”(第三十七回) 。让人“爱之,旋复敬之畏之,亦复亲之”。
  探春在四姐妹中是个精明能干、志向高远的佼佼者,她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合采取有利的对策和妥善的反应,冷静地观察呈现在她面前的复杂的现实,并努力使自己在这现实中生存。她在尚“无才便是德”的贾府中开诗社;她敢在老太太发怒时为王夫人开脱;作为庶出,她偏和宝玉亲近……她处处留神,处处结好与人,争取多数。如为平儿做生日,请香菱入社,赠玉佩给家境寒微的邢妯烟等。
  亲情的给予在人的性格形成阶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迎春的一生没有享过所谓的亲情,她的生母在很小的时候就亡故,让她没有来得及多享受一些温情;父亲庸碌无能,对儿女全无父爱,只知一味好色享乐。可以为娶一个侍妾闹的全家不宁,也不肯花一点心思在儿女身上。邢夫人名为母亲,实际全无母爱。她“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而自保,次则敛财取贷为己得”“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在她身上绝对找不到对儿女温馨的关爱之情。至于她的亲哥哥、亲嫂嫂更是个重实利之人,贾赦不如贾政,实权掌在王夫人的受中,身为长房儿子、儿媳的凤姐、贾琏就毅然决然将心倾向王夫人,俨然成了贾政的儿子媳妇。这样的人功利性最强,没有价值的人休想得到他们的关照。难怪连邢夫人也道,“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你虽然同他不是一娘所生,到底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
  父亲好色、继母自私、哥哥寡情、嫂子冷淡。至亲的人都将她的喜怒哀乐置于不顾,无论她作出任何的要求,也没有人肯去满足她。她们让她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无足轻重。就算哭死,也不能引起别人的关心和注意。一旦内心有这种想法,认定这种想法,那就自然而然在行动上接受这种想法:不受重视就不要随便发表言论,自讨没趣;没人喜欢就不要和人太亲近,以免讨人生厌……木衲、怯懦开始在她的身体、心上生根发芽,只等贾府的事实非非将其灌溉长大。
  探春呢?探春有生母、生父、亲哥。虽然有些亲情令人生厌,但总的来说她享有过自己的亲情。且这些亲情要比迎春好上百倍。亲犹在,父亲贾政是个“伪君子”,为人呆板,不知变通。但“端方正直”的他胜于荒诞无耻的贾赦数倍,且看出赵姨娘是受他的宠爱,那或多或少会让他善看赵姨娘所生的一对儿女。父爱虽不多,仍有。而王夫人,用王熙凤的话讲是“太太又疼他,虽然脸上谈谈的,皆是因为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虽不知此话的真假有多少,但从她讲此话的环境看,虽无十分也有五成。赵姨娘和贾环是一对讨人厌的母子,探春并不愿与之来往。但仔细想想,没有一个作母亲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抱过、亲过,没有作弟弟的,在孩提时不与姐姐好的。尽管这种情感已经变质了,但并不妨碍你去感受那小小的关怀。此外还有宝玉的关怀与照顾,把所有女儿当宝贝的宝玉绝对强于痞子贾琏万倍。他的关怀和照顾足以弥补探春再感情上的所有的缺少,填补她内心渴望亲情的空虚,让她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她并非一无所有。这些都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虽对庶出的身份感到由衷的自卑,但亲情的温暖同时也孕育了她开朗、大方、自信的个性。一旦她超越乐自卑,自我价值将得张扬,心理上得到救赎。可以说,探春自小获得的温暖是迎春所无法比拟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们性格的差异。
  在府中的地位(父母的地位)对迎、探而言有影响,但只是微弱。她们只是庶出,父母如何高高在上,她们也没有特别的权利。她们的幸福在父母兄弟所给予的亲情、关怀。受宠的孩子可以过的自信、自强。“撒个娇也有人让三分”不受宠的孩子既无法享受亲情,更无法获得相应的尊重和权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是因为孩子有个会心疼的妈妈。亲情的缺失与否让迎、探春在性格上开始有了相反的趋势——一个闭上眼睛,事不关己,己不过问;一个昂起头,誓立一番事业。
  地位的差别沉淀了她们的个性,那自身条件的差别则成了她们性格的形成的速长剂。
  一、外貌的差别
  迎春容貌如何,借助苛刻的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便是迎春了。“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是探春。刹眼看去,两个皆为美女。但仔细一比,两人之间却有着差别:所谓“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不过是古小说中对女子容貌模式化的描写,瞧探春的“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一个“忘俗”已将探春之貌直书而出。曹雪芹一向对于美丽女子的描写不留余力。看林黛玉、看秦可卿,甚至凤姐描写时那惊艳而传神的语句,如迎春真谓美女,断不会只是那模式的语句,至少于探春平起平坐。由此可见,迎春只是中等之姿,非但无黛钗之貌。且逊色于探春。
  容貌是女人的资本,越美的女人受的关注越高。看林黛玉一进贾府,谁不对她的容貌赞叹有之,看后进的宝钗、湘云、宝琴、看府中原有的秦可卿、王熙凤、尤三姐。哪个不国色天香,让贾府中人看得眼花缭乱。你想谁还会把目光注意在一群天鹅中的丑小鸭?迎春之美没有一点特色,且性格沉默,只让人觉得只是一个一般得大家闺秀。探春却不然,她得美活灵活现,她健康、自信、明快,具大家之气。她是一只天鹅,只待振翅欲飞。
  容貌的缺陷不能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造成绝对得影响,但它可以影响人的自信心,庶出的身份已让关注的光环不笼罩在自己身上。少了吸引人的容貌,更让自己陷于无人理睬的境地。迎春就缺少这种凭借。
  二、才华的差别
  尽管贾府尚“无才便是德”让女儿们恪守成规,但综观全书,你会发现受人喜爱的都是才华出众,能诗善文得女子。黛玉、湘云、宝琴、哪个不是才华横绝。就连宝钗也文武全才,不但诗词行,见识也广。连那王熙凤也凭那张巧嘴和管理手腕赢得大家的信任。可见,“无才便是德”只是口头形式。贾府要有才,而且是有重才。
  迎春之才在哪里?古代女子必会的琴棋书画,她只是和探春下过围棋,精湛与否不得自知。她“懒于诗词”,大观园里两立诗社,她不能诗,只是安心做个出题限韵的副社长,唯一一次写诗是贵妃省亲时为了完成贵妃安排的任务才写的,结果枯而无味,了无诗味。“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大家随口对令正在兴头上,迎春一句“桃花雨带浓”竟压错韵又不合仄。连身为丫头的鸳鸯也能帮王夫人说酒令,她却不能。一个极为简单的“爆竹”的谜语,也唯迎春和贾环没有猜到。正因为迎春才华一般,以至姐妹间自己玩耍时,并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与她一起,故而六十三回中怡红院的群芳夜宴没有请她和惜春参加。
  探春的才看似在薛林之下,虽然每每三人在一起探春总是才不过她二人,但她的才情智慧却能与薛林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高过她们。
  探春之字可谓一绝。她的字受到元妃的欣赏,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命探春将众姐妹所作之诗以彩签誊录出,且在回宫后,又是命探春抄录生送入宫中,后又勒令将探春所抄之诗刻出。可见探春之字在府中算得第一。
  探春之诗才不如钗黛她们,但并不表示她不能。看《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看她立社所写的帖子,高雅大气,自不同凡响。                   
  探春的女红也不错。她在烦宝玉代买小玩意时提到做鞋子,宝玉眼光很刁,不是身边人做他是不穿的(看第三十二回),而探春做的鞋子却很受用,就连贾政也注意到了,
  最令人敬佩的应是她的管理之才。她读书识理,处处“拿学问提着”,这是凤姐万万赶不上的。组织诗社是她初露头角、才华现的开端。而在理家后,她杀伐决断,兴利除弊。她对大观园价值的认识是万人而不及的。这种改革并不能改变贾府日益衰败的命运,但却给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这是探春所带来的。
  容貌是辅助,让你在芸芸众生中吸引住人的视线,而才华的显露则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探春正是凭这份过人的才干挣得贾母的欢喜、王夫人的看重、姐妹的敬佩、下人的敬畏。而迎春,放在社会为中等之才。可惜的是她身边的人太优秀了,在日常与众姐妹的交往中,她缺少足够的凭借以建立足够的信心,这种获得性的自卑心理深深得影响了她在与更广泛的人接触时的心理状态,使得她越来越懦弱。
  同处一个环境,看到的东西,碰到的人和事都一样,由每个人做出的判断可见此人的见识如何:
  见识的差别
  “累金凤”事件中,当探春等人要帮迎春治恶奴时,迎春说:“你们又无沾碍”,何必越代庖管闲事时,迎春说:“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她说姐姐就是说我”。“物伤其类,齿竭唇亡”如此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迎春竟懵然不懂。她竟看不清“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的四姑娘”的严苛形势,不但不还击,还要阻碍探春去出击,由此可见迎春对世事的洞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她看不清人心,看不清自己身处的形势。她总以为只要她息事宁人,事事退让,那些“借剑杀人”的管事奶奶、丫头就不会找她的麻烦;她以为静静躲在缀锦楼便可平安无事,她只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看不见贾府已“一年不如一年“,她的平静已不多,祸事已经临头。所以她主动放弃抗战,放弃争取自己的权益,变得越来越懦弱,对一切事物发展听而任之。
  探春得的见识却为贾府男女中最高的。她对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庶出的身份令她有自卑之心,更令她保持一颗清醒、敏感的头脑,她时时感受到封建伦理道德所施加的压力,如不学会要强,只会被一路欺到底。一味的退让只会成为别人欺压的籍口。她要反击,她不能容忍任何的蔑视和轻视。而庶出的身份也令她从另一角度去看贾府,让她比任何人都看清这个家族败落的趋势及其弊病。作为依附于家族生存的女儿,家族的败亡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拥有“补天“之才”的探春不甘“天意弄人”,执意挽贾府之“末世”。所以她要“自尊、要强”,她期望自己凭能力杀出一条血路,让她平平安安躲过“凋零”的命运 。
  榜样的作用
  在孩童天真浪漫时,最爱以大人的行为为乐,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烙在心里,对她们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对女儿的人格并不起多大的作用,反观是母亲——嫡母、生母对她们有巨大影响。迎春的生母、邢夫人之对迎春,赵姨娘、王夫人之对探春,她们的性格、行为就为她们作一个榜样,引导她们的行为。
  “你的母亲比赵姨娘强百倍……”由此看来这位姨娘是“好”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同。在书中,作为姨娘或准姨娘能令人称好的除袭人无他。由袭人的性格行事可见,古时所谓“好”不过是言语和顺,见人说话和气,不争强好胜,不于太太争宠,逆来顺受,守在偏房熬油地过日子……姨娘只是大家庭另一种“奴才”。她无权去争什么,她知道争了也没有用,所以她安分守己落个“好名声”。生母之忍,小时的迎春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她的生母还告诫、教导、灌输她“这是命”的思想,让她一开始就被看不见摸不着的命牵着鼻子走。而生母在教导她克己和服从的“女德”时,她性格的懦弱已在一味德服从中形成。迎春便是懦弱的化身。
  如果说生母只是教会迎春克己服从,那邢夫人在对受损害时的态度,她的愚昧无知,她的忍气吞声,任由贾赦摆布都对迎春造成影响。贾赦要娶妾,她应当痛苦、愤怒,但她非但不抗争,还前仆后继为他忙弄,甚至自己亲自娶与鸳鸯说。她的女性意识已经彻底丧失。女人绝对服从丈夫成了她的自觉行为,封建观念深入她的骨髓,“她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贾母那一席“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应景儿”,多象迎春平常在贾母面前所做的行为。无权无势让邢夫人只敢在家作威作福,在外面却只能一味奉承,不敢有任何怨言。“养女随姑”,迎春在有意无意地接受邢夫人的作风——凡事以自保为要。而邢夫人的“懦”也在不知不觉嫁接到迎春的身上。“弱”加上“懦”,迎春的性格俨然是她俩的综合体。
  而探春的不甘屈服人下以及管理才能,高贵气质则出于赵姨娘及王夫人的合力之下。
  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向上爬的欲望往往会比上层的人来的强烈,他们要经过很多努力才能得到承认。赵姨娘就是一个不甘于人下之人,她一有机会就要挣扎往上爬,迫于能力所限,每次抗争都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但她从未放弃抗争。探春就从母亲身上继承了这份执着和自尊。她不甘庶出身份,她要往上爬。而赵姨娘做姨娘的悲哀也刺激着她的心:任何聚会都没有作姨娘的份;一个月的二两银子让她们连凑份子过生日的钱也难拿;连个小丫头也敢不将她们放在眼里……探春从母亲身上看到身为奴才的悲哀以及往上爬的强烈欲望。她也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因自己的出身而不利的因素……
  妾生的孩子是跟正房夫人,她们的调教除嬷嬷们外,就是由嫡母管。若说赵姨娘只是在刺激探丫头的神经,让她产生往上爬的欲望,那王夫人则是“以身作则”告诉她该如何“爬”。
  王夫人平时装似个“木头”,“菩萨”,在太太、同辈、小辈面前总表现得漫不经心,事事不上心,让人有种“庸人”的错误感,争得大家的同情,认为她是夹在贾母和王熙凤之间的“老实人”。(有些网友就在网上发表同情她的文章),实际呢?她是一个“隐形”的王熙凤。但她懂得为人进退,懂得为自己保留后路。她懂忍而不发,看准时机,以确保自己。这份“精明”我们在探春的身上随处可见。在其才智没有机会得以发挥时,是不外露的。她冷静地观察呈现在她面前的复杂的现实,并努力使自己在这现实中生存。而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而她的学问,又将这些优点发扬光大。
  以上的种种,都影响着两人对不公平命运争取的心态。路是自己选的,选择退让就委屈自己装聋作哑,装愚守拙。如抗争,出人头地,就要性子刚强。软硬不吃硬着心肠往上爬。迎春、探春各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性格就会按着自己所选的路变化,纵使不是真的“懦弱”也要装弱;不是“要强”也要把头昂起。从此,迎春、探春的性格有了绝大的分别:迎春从不为自己辩护、正名。她把自己交给命运;探春不满足做一个一般的大家闺秀。她要做女中丈夫,挽家族颓废,维护自己的尊严。
 
最终答案:略